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稻粒黑粉病(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水稻稻粒黑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要点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稻粒黑粉病是水稻杂交制种的普遍性和毁灭性病害。本文通过对病害发生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害防治进行了阐述,为水稻稻粒黑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发生症状 影响因素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制种粒黑粉病的侵染源及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9—1993年对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的侵染源和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的次生担孢子不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接种体。发现并证实稻粒尾孢黑粉菌具有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循环中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芽殖附生的次生担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开花时间持续长而分散及恢复系花粉量不足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主因素。发病程度(Y)与扬花期降雨频率(X_1)和降雨量(X_2)呈极显著和显著偏相关,关系模型为Y=-1.8038+0.3499X_1+0.0837X_2±2.9411。栽培因素与发病程度也密切相关,建立了杂交稻制种防病增产栽培数学模型。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侵染源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粒黑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1989~1992年进行了气象因素对稻粒黑粉病发生流行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18~32℃,最适萌发温度为26~28℃;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数量增殖;病害发生流行程度(y)与扬花期降雨频率(x1)和降雨量(x2)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其回归模型为:y=-1.8038+0.3499x1+0.0837x2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发生流行 气候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主因素对稻粒黑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研究稻粒黑粉病发生危害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粒黑粉病在异花授粉水稻不育系上发生危害严重,而对自花授粉水稻几乎不造成危害.(2)水稻抽穗扬花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病菌侵染过程和投粉受精过程基本同步进行.(3)不育系开花时间分散、持续时间长和外露柱头率高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主因素.恢复系花粉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不育系发病.(4)对稻粒黑粉病应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的综防策略.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发生危害 寄主因素 自花授粉 异花授粉 外露柱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育系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间的关系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经田间调查分析,稻粒黑粉病在水稻不育系D汕A和珍汕97A上的病穗率与病粒率之间的关系(简称P-S关系)均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分别建立了两个不育系上的P-S关系模型。协方差分析表明两回归方程的截距间有显著差异,并建立了两不育系的P-S关系综合模型。

关键词: 水稻不育系 稻粒黑粉病 病穗率 病粒率 相互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