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模糊匹配)
7条记录
壳聚糖对葡萄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有利于葡萄(Vitis vinifera L.)幼苗养分吸收的壳聚糖浓度,为葡萄生产提供参考,试验以葡萄幼苗为材料,对其喷施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研究壳聚糖对葡萄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壳聚糖溶液提高了葡萄幼苗整株氮、磷、钾含量,在壳聚糖浓度为4g/L时达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25.53%、18.67%、12.63%.壳聚糖处理也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壳聚糖浓度4 g/L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加42.58%.葡萄幼苗的中微量元素钠和钙含量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而镁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就土壤酶活性而言,壳聚糖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4g/L壳聚糖最有利于葡萄幼苗养分的吸收.

关键词: 葡萄(Vitis vinifera L.)幼苗 壳聚糖 养分吸收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物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

四川农业科技 2022

摘要:试验比较了垄上覆盖松针、地布和垄上清耕3种不同方式对桃园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针覆盖可显著降低桃园土壤pH值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环境从而促进果树根系对矿物质养分的吸收.而长期地布覆盖会导致土壤pH偏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关键词: 松针覆盖 地布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平原冲积水稻土土壤酶活性对轮作模式与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明确了长期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周转的关键酶活性因子。【方法】基于成都平原12年长期定位试验,采集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和不还田4个处理的耕层((0~20 cm)土样,测定土壤养分与β-GC(β-葡萄糖苷酶)、UR(脲酶)、ACP(酸性磷酸酶)、NAG(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FDA水解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利用冗余分析(RDA)探讨驱动稻田土壤养分周转的关键酶活性因子。【结果】长期水稻-小麦轮作土壤β-GC活性显著低于水稻-油菜轮作,而UR活性水稻-小麦轮作显著高于水稻-油菜轮作(P<0.05)。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中β-GC、UR、ACP和NAG活性影响较小,水稻-小麦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FDA水解酶活性显著高于水稻-小麦秸秆还田处理(P<0.05)。除全氮和速效钾外,水稻-小麦轮作土壤pH,有机碳、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高于水稻-油菜轮作。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提升土壤养分含量。RDA结果显示土壤中β-GC和FDA水解酶受土壤养分影响较大(R2>0.90,P<0.05)。【结论】轮作模式对β-GC和UR活性影响显著,而秸秆还田对酶活性影响较小,土壤β-GC和FDA水解酶可作为关键酶活性因子表征稻田养分周转。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轮作模式 秸秆还田 冗余分析 水稻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研究四川泸县的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特性,为生土熟化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和酶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表层土壤养分根据分级标准,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为4级水平,全钾、速效钾为3级水平,全磷、速效磷为2级水平.有机质、全磷和速效养分含量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而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全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土壤酶(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上部土层高于下部土层,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密切,除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除酸性磷酸酶)、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有机质与酶活性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较其他养分含量减少更大,在深层生土熟化过程中,应重施有机肥和速效氮肥.

关键词: 国家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垂直分布 生土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土壤氮素转换的调控机理和根际微生态效应,以种植模式为主因素[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3种处理],以玉米、大豆施氮总量(玉米、大豆施氮比例为3∶1)为副因素[设不施氮(NN,0 kg?hm~(-2))、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3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应单作相比,套作下玉米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5.37%和8.79%;套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固氮菌数量高于单作大豆;套作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套作大豆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各施氮水平间,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常量施氮和不施氮均有所提高;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大豆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以减量施氮最高,比不施氮和常量施氮高17.78%和5.67%;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以减量施氮为最高。适宜的施氮量不仅能增加玉米/大豆套作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还能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调节土壤氮素的转化,促进玉米/大豆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实现节能增效。

关键词: 玉米/大豆套作 施氮量 根际土壤 真菌 放线菌 固氮菌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柏木低效林开窗补阔初期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川中丘陵区德阳市旌阳区37年生柏木人工低效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开窗补阔面积(50、100、150、200m~2)的改造方式,研究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初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林分相比,开窗补阔之后0-5 cm土层p H值、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有升高,开窗补阔面积150 m~2时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林有显著提高(P<0.05),但同土层全碳含量和碳氮比随开窗补阔面积增大而减少,全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先减少后升高的折线趋势;开窗补阔面积为100 m~2时在5-20 cm土壤中各全量养分在各处理间处于较高水平,β-葡萄糖苷酶/全碳、碱性磷酸酶/全碳、脲酶/全碳和土壤酶/全氮在开窗补阔面积为50 m~2样地的5-20 cm土壤较对照林均有显著升高(P<0.05);土壤全碳、全氮与土壤酶关系密切;各种养分和酶活性的盈缺关系揭示了开窗补阔改造的重要性.综合来看,开窗补阔面积为100 m~2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效果最佳.

关键词: 柏木 低效林 开窗补阔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下不同萝卜品种混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为研究镉胁迫(10 mg·kg-1)条件下,混种萝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用"红萝卜"、"青头萝卜"和"白萝卜"三种不同类型的萝卜品种,分别进行两两混种和三种混种,测定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镉胁迫条件下,红萝卜与青头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其土壤蔗糖酶活性介于两者单种之间。红萝卜与白萝卜混种降低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青头萝卜与白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其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介于两者单种之间。三种萝卜混种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脲酶活性,其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单种红萝卜和单种白萝卜,低于单种青头萝卜。通径分析表明,红萝卜和白萝卜可食用部分生物量大小主要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而青头萝卜可食用部分生物量大小主要受土壤尿酶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萝卜 混种 镉胁迫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