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水稻(模糊匹配)
429条记录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摘要:本文对影响籼粳稻杂种F_1 结实率的因素以及引入广亲和性基因、光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水稻 籼粳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基因 光敏核雄性不育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全耕层一次性基施氮肥增产的机理

核农学报 1988

摘要:本试验应用15_N示踪技术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增产的机理。结果表明:全层一次基施法与一次面施法或分次表施法相比,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增多,碳铵利用率提高30.2—84.2%,尿素利用率提高13.8—23.7%;在土壤中的残留率,碳铵增加9.4—29.6%,尿素增加11.4—12.8%,从而有利于提高稻谷产量。

关键词: ~(15)N示踪 全层基施氮肥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处理对水稻体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效应

四川农业学报 1988

摘要:1987年3月以“化杀”杂种(IR_(24)×紫圭、IR_(661)×紫圭、135×紫圭)F_1代种子和其4个亲本种子(含水量13%)为供试材料,用279Gy r-射线(f=0.93)进行辐照处理,以相应的未辐照种子作对照,分别播种、移栽,到幼穗分化期时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剥取幼穗,制成0.2~0.3厘米大小的外植体,分别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8~10天后各组均有部分外植体发生颗粒状、淡黄色的愈伤组织,到30天左右,愈伤组织多数是0.1~0.3厘米大的颗粒,结构致密,有部分聚集成0.3~0.5厘米大的块状,结构疏松,易散开成颗粒。30天时移至分化培养基中在26~28℃、光照9~10小时(光强2000勒克斯)条件下进行分化培养,4~5天后部份愈伤组织有的发生绿点,有的产生白色茸毛状新愈伤组织突起;8~10天后出现绿芽和根的分化,分化的绿芽有丛生。每块愈伤组织可分化出10个左右绿芽,少的仅

关键词: 辐照处理 ~(20)Cc 体细胞组织离体培养 诱导率 分化率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生物防治通报 1988

摘要:1978~1982年,在成都调查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寄生蜂有19种,优势种为稻螟赤眼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夹色姬蜂和大螟钝唇姬蜂。卵粒寄生率第一代为2.63%,二代40.73%,三代85.54%;幼虫寄生率一代为28.30%,主要寄生于3~5龄幼虫体内,3龄寄生率为28.57%,4龄55.56%,5龄33.33%,蛹寄生率一代为56.25%,二代57.53%,越冬代8.82%。对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还就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二化螟 寄生性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硅素营养效应的研究(一)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测定,研究了四川盆地主要土类有效硅供给水平及其与稻株全硅含量、水稻产量与施硅增产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我省缺硅土壤类型(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砂岩黄壤、老冲积黄壤、红黄壤及新冲积土);有效硅含量及其水稻施硅土壤指标(SiO_2 10.2mg/100g土),植株指标(SiO_2 11.78%);并阐明施硅能抑制稻瘟病的原因与水稻吸硅后茎叶全SiO_2%含量增加、全N%含量下降、SiO_2/N比值提高有关。

关键词: 水稻 硅素营养 土壤有效硅 硅氮比 临界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多柱头不育系的研究

四川农业学报 1987

摘要:籼稻多柱头颖花有两种类型:(1)、多柱头多子房;(2)、多柱头单子房。试验证明:多柱头多子房性状属单隐性基因控制。多柱头不育株,由于柱头多而长,接受花粉面积大,异交结实率高。1984年—1985年测定,多柱头不育株,异交结实率为71.5—76.1%。多柱头多子房不育株与恢复系配制的F_1杂种,完全能恢复成双柱头单子房,不存在复米,不影响大米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多柱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双季晚稻齐穗期的低温危害及其对策

四川农业学报 1987

摘要:低温对双季晚稻孕穗和开花期的危害都会影响产量,避过低温的途径是将安全保证率提高到95%,齐穗期提早到9月5日前。只有中籼型品种可以在此时期内齐穗。在安全期内齐穗的杂交晚稻,年度间产量的绝对值及稳产性均较常规晚粳为高。其产量潜力远大于常规晚粳。保证杂晚齐穗期避过低温危害夺取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是提早播种期,延长秧龄,育成壮而不老的多蘖壮秧和氮肥一次基施。

关键词: 水稻 双季晚稻 栽培技术 齐穗期低温危害 防制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二条黑尾叶蝉研究

四川农业学报 1987

摘要:米易县传布水稻黄矮病病毒的介体昆虫是二条黑尾叶蝉[Nephotettix apicalis(Motschulsky)]。当地每年发生五代,无明显越冬现象。本文报道了该虫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各代、各虫态的历期、予测式、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日均温度C°为变量(x)的各代历期(y)予测式是:y=186.6951-5.0239×±5.9215;r=-0.9849。直线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防治二条黑尾叶蝉的最适时机是一月上旬和中旬。

关键词: 水稻黄矮病 黑尾叶蝉属 二条黑尾叶蝉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的研究

农业科学导报 1986

摘要:982~1985年在川西地区探讨了杂交水稻纹枯病的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结果表明:病害严重度为1、3、5、7、9级时其损失率分别为7.97%、9.48%、15.64%、17.74%和33.86%;当病指≤15时,损失率(Y)与病指(X)呈幂函数关系,Y=0.2531X~1.4546,(r=0.98~**,n=17)当病指15≤X≤98时,Y=9.0159+0.2317X(r=0.93~**,n=31),孕穗期病丛率(Y)与病指(X)呈直线回归关系,Y=19.5680+3.973X,(r=0.82~**,n=107);根据病指、病丛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得到纹枯病经济阈值(ET)的动态模式,即:ET_DH=19.568+3.973·(100R/0.2531NCE)~1.6875.在目前水稻亩产800~1,000斤水平下,建议孕穗期防治指标病丛率为30~40%,病指为3~5,即经济允许损失水平控制在1.5~3.0%.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水稻纹枯病 经济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4041424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