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水稻(模糊匹配)
429条记录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与亲缘背景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3

摘要:通过近年育成的8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材料,在自然光温条件下的育性表达特点与其亲缘背景研究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与亲缘背景有密切联系,不同亲缘组配选育的材料,光温反应不同;同一光敏核不育基因转入不同亲缘背景中,其光温反应呈现随早.中籼亲缘成份增加,感光性减弱、感温性加强的趋势。研究还发现,在光温互作类型中,存在偏温敏现象。说明光温互作类型中可能还存在另一现象,即偏光敏现象。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系 光温反应性 育性表达 亲缘背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

实验生物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普通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结实率低是开展亚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这一障碍是杂种花粉和胚囊的不育性引起的.不育性曾经认为是两者染色体在结构上存在微小的差异所致,但F_1植株减数分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种 雌性不育 杂种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矮秆突变体丛矮SC-1的表型特征和株高遗传分析

核农学通报 1992

摘要:来自辐照和体细胞培养复合处理的水稻矮秆突变体丛矮 SC-1,是一个分蘖力强、窄叶和长粒型的籼型矮秆恢复系,其矮生性基因由一主效隐性核基因控制,有降低粳稻或籼稻杂种 F_1株高的作用,与原亲本的半矮生性基因的位点有差异。可作为一个新的矮源在育种上利用。

关键词: 辐射遗传 水稻 矮秆 突变体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与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关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1979~1990年四川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研究结果,对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化与水稻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四川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化。1983年后优势种群由ZG 群变为ZB 群,出现频率由1982年的零上升为1986年的72.17%,导致汕优2号完全丧失抗性;1989年后,ZA 群小种上升,出现频率由1984年的1.54%上升为1989年的25.00%,优势种群ZB 群下降,其频率由1986年的72.17%下降到1990年的47.85%,致使汕优63大面积发病。不同品种的稻瘟病菌各不相同。汕优2号以ZB、ZC 群为主的4群15个小种、汕优63有ZA、ZB、ZC 3群13个小种,其致病率均有差异。杂交稻的抗性主要来自恢复系,但更换不育系也可充分利用和发挥优良恢复系的特性。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鱼高产的稻田水稻减产原因与对策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稻田养鱼是稻田综合利用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稻田养鱼面积不断扩大,鲜鱼产出量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有相当部分的高产养鱼稻田虽然经济效益大为提高,稻谷产量却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高产养鱼稻田的水稻产量,达到稻鱼双高产,是当前养鱼高产稻田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水稻 养鱼 水稻减产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广亲和品种开展籼粳杂交育种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广亲和品种02428、轮回422、CPSLO-17和Lemont的亲和特性及其与4个籼稻、2个粳稻品种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育性的选择等问题,结果表明4个广亲和品种对供试的籼粳品种均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其杂交组合F_1的各产量组成性状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在杂交育种中应注意协调各性状间的整体关系。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品种 籼粳杂交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少免耕技术研究Ⅱ高产的系列配套技术

西南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少免耕稻作高产系列配套技术经1986~1991年反复试验、实践,已基本成熟,其主要技术要点为:选用高产良种;育多蘖壮秧;带土移栽;两季田免耕时湿润撬窝,绞好田边防漏水;秧母田免耕时边扯秧边栽秧;以旋代耕时浅水机旋两遍或三遍;垄作少耕时旱开沟起垄,水修正。每公顶27~30万穴,105~210万基本苗。每公顶施纯氮105~135kg,N:P:K=1:0.5:0.7~1.2,其中有机肥占20%。齐泥割稻防病虫。可收到省工、节支、增产的效果,一般增产5~7%。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少耕 高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广亲和性的酯酶同工酶特征及其遗传初探

遗传 1991

摘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水稻广亲和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得知所有广亲和品种都具有对醋酸-β-萘酯反应呈红色的酶带10 A。因而可以将此酶带作为筛选广亲和性品种的一个生化指标。遗传分析表明:10 A和12 A两条酶带的出现与否,分别由-E_(β_1),位点上的两个共显性基因-E_(β_1)~3(10A)、E~F_(β_1)(12A)和一个无效的隐性基因 Eo_(β_1)~3(既无10 A又无12 A)所决定。根据E_(β_1)~2基因的分布特点和遗传规律,探讨了可能筛选广亲和种质的地区和品种类型以及转导广亲和基因的快速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性 酯酶同工酶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不同生态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模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摘要:应用系统科学原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数学模型和经验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四川划分为六个稻作区,在其中五个主要稻作区内,在原有栽培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稻类农艺措施组合模型田间试验,建立了基本可以代表各主要稻作区的多目标回归方程组,解析了各参试栽培因子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以高产、高效为目的,通过电子计算机摸拟寻优,对五个主要稻区不同稻类分别提出了2~3套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经多年多点小区和大田对比试验,共筛选出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22套,同一般现行栽培技术比较,一季中稻优选方案的增产率,盆东为11.9~17.9%;盆周6.6~16.5%;盆南3.3~16.9%;盆西3.9—7.1%.盆南、盆东的双季早、晚稻分别为11.3~15.1%和7.3~12.5%.经过反馈修正、充实和提高,分别建立了五个稻作区不同稻类的高产稳产栽培模式,两年累计示范面积达580.7657万亩,累计增产稻谷26105.02万公斤,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生态区划分 增产效应 高产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纹枯病、二化螟为害损失估计及复合经济阈值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采取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及病虫2因素7水平全因子试验,研究不同肥密水平及相同条件下纹枯病(A)、第二代二化螟(B)的复合为害损失(AB)。结果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B、A×B均达极显著水准,证明病虫存在复合为害关系;复合为害的总损失与肥密因子有关,但受害株的损失与此无关。其损失率大小依次为:A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二化螟 复合经济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