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稻瘟病(模糊匹配)
42条记录
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97 份水稻种质资源对稻瘟病的抗性、主要农艺性状、恢、保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97 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稻瘟病,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例如,播种至抽穗期99~132 d,株高89.6~149.2 cm,单株有效穗4.0~13.1 穗,千粒重18.50~42.50 g,穗着粒数97~268 粒,结实率45.83%~93.90%,单株粒重15.28~32.58 g,表明这97 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37 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恢复性,9 份种质资源对三系不育系具有保持性。这些种质资源对选育新的抗病恢复系和抗病不育系以及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稻瘟病 抗性 农艺性状 恢复性 保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宏观控制方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川南和渝南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历史资料,分析了1992年和1998年稻瘟病菌不同致病种群变化与品种组成关系.首次提出了利用菌株回接毒力频率与其平均毒力频率差数相比较,确定品种感病化程度,作为调整品种群体结构的科学依据,以达到宏观控制稻瘟病的目的.

关键词: 稻瘟病 宏观控制 回接 平均毒力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CSCD

摘要: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瘟性丧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初探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作物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 2 0 8个细菌菌株对稻瘟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抑菌圈直径在 2 0mm以上的有 65株。选用室内拮抗性较稳定的 8株细菌菌株经两年的田间防病试验 ,不同菌株间防效差异显著 ,其中两年防效较好的菌株是Ma 3 2 (蜡状芽孢杆菌 )和Xi 55(枯草芽孢杆菌 )。一些菌株处理种子对秧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 拮抗菌株 拮抗能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81年开始,植物病理工作者与遗传育种工作者经过20年的协作攻关,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四川生态特点的有关病菌生理小种、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探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和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筛选出200多份稻瘟病抗源材料,育成穗颈瘟1~5级的抗病品种(组合)2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75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流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重点研究领域和抗病育种策略。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CSCD

摘要:对四川省 30个主要杂交稻品种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表明 ,叶瘟 4~ 5级、颈瘟 1~ 5级 ,表现抗和中抗的品种有Ⅱ优 44 8,冈优 1 82 ,菲优多 1 ,冈优多 1 ,汕优多 1和冈优 6 1 5等 1 8个。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 2 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 1 75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 ,病菌生理小种由 6群 44个小种组成 ,以ZB群为优势种群 ,出现频率为 49 71 % ,其次 ,ZA ,ZC群出现频率分别为 1 8 2 9%和 2 3 4 3%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病性 评价 生理小种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稻三大病害综合治疗研究(综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对我国近年来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研究现状以及病原菌,抗性品种,控害栽培,药剂及抗药性,病害流行及预测预报,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稻瘟病 纹枯病 白叶枯病 治理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低温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持续低温(1~7d,≤20℃)作用下,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汕优多系1号(抗病)和汕优63(感病)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变化。结果表明:(1)持续低温(≤20℃)处理比未经处理的对照稻瘟病病斑要早出现2~3d;低温处理3~5d出现病斑数目最多,对病害发生最为有利;但处理时间过长(如7d以上),则不利于病害。(2)持续低温处理3~5d对病斑扩展的影响显著。其病斑增长率大小依次为:处理5d>处理3d>对照>处理1d>处理7d,处理过长则不利于病斑扩展,过短则效应不明显。(3)低温处理使过氧化物酶(PO)活性值显著高于对照。低温处理1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值比对照要高,但1d之后却开始下降,感病品种下降更快。经低温处理后总酚含量值比对照下降,且抗病品种在第3d、感病品种在第5d分别出现最低峰,表明低温削弱了稻株的抗病性。因此,持续低温3~5d不仅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侵入和病斑显现,而且也有利于病斑扩展,从而使病害得以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 持续低温 稻瘟病 过氧化物酶(PO)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总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拮抗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水稻稻瘟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筛选得到的141 个细菌菌株在室内对稻瘟菌菌丝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在室外有9 个细菌菌株对稻瘟病具有防治作用, 但是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存在着显著差异, 其中 A8, Ma32, A S12 和 B6 的防效较好, 它们的平均防病效果分别是8232% 、8261% 、6616% 和6261% 。其中一些菌株处理种子对秧苗具有促进生长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 拮抗菌 拮抗能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瘟性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制定了一套有关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品种抗性 评价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