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小麦(模糊匹配)
241条记录
小麦新型化杀剂SC2053诱导花粉败育的机制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SC2053是美国 Soegtal 公司研制,并与天津市作物所合作筛选出的一种新型化学杀雄剂。本文报道了 SC2053诱导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结果:SC2053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无影响。其作用在于减数分裂四分体后、花粉粒形成时期,抑制花粉粒的发育进程,使花粉发育停留在单核或二核阶段。在开花期前,又诱导大量花粉粒内含物解体,形成空腔畸型花粉。KI-I 溶液检查,除大都化内含物已解体的花粉粒染色很浅外,内含物未解体的花粉粒因不含或含极少数淀粉,染色亦很浅,均表现为败育。

关键词: 小麦 化杀剂 SC2053 细胞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AA和ABA对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影响

种子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3个粒重有较大差异但生育期基本相同的基因型,对它们籽粒发育过程中IAA和AB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充实速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AA的含量和浓度与小麦籽粒的充实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表现在籽粒的发育进程中,而且表现在基因型间充实速率的差异上。IAA含量较高的基因型,其充实速率也较高。ABA与小麦籽粒的充实速率也呈显著正相关,但在灌浆高峰期,当充实速率大幅度变化对,ABA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IAA和ABA在基因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

关键词: 小麦 充实速率 IAA AB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钴圃慢照射小麦不同发育阶段植株的生物学效应

核农学报 1991

摘要:利用钴圃分别慢照射普通小麦减数分裂期前、配子体时期、合子幼胚期的植株。结果表明:照射合子幼胚期对当代(M_1)结实率的影响较小,对下一代(M_2)出苗率的影响较大,M_2代的出苗率可作为选择照射合子幼胚期适宜剂量的主要指标。慢照射当代是辐射损伤的主要世代,M_2代的损伤已很轻,是突变显现的第1个世代。文中讨论了照射植株的世代划分问题。

关键词: 小麦 钴圃慢照射 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脯氨酸对小麦愈伤组织生长的促进效应

西北植物学报 1991

摘要:添加脯氨酸培养,选得长期继代培养的小麦愈伤组织,与对照比较生长较快,且脯氨酸明显促进其生长。初步分析测定表明,加入脯氨酸,愈伤组织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有所下降,但培养基中有大量氨态氮和葡萄糖,可供其吸收利用,从而愈伤组织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大提高,说明脯氨酸增强了小麦愈伤组织代谢活力,这与TTC法测定其活力结果一致。

关键词: 小麦 脯氨酸 长期培养物 愈伤组织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稻茬麦免耕栽培增产机理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1

摘要:通过连续5年在四川盆地主要麦区、主要土类上布置多点试验、示范,系统研究了稻茬麦免耕栽培的增产机理和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表明,在四川盆地生态条件下,稻茬麦免耕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在低产区可增产10~20%,在高产区也可增产5~8%,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20~30元.免耕栽培改善了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保持了良好的土壤结构,表土层肥力较高,麦田排水降湿和保水抗旱能力有所增强.免耕小麦具有良好的生长开端和明显的苗期生长优势,出苗速度、出苗率、出苗整齐度、低位分蘖数、次生根数、叶面积指数及亩生物产量、抗倒力等均优于翻耕,具有更高的群体光合生产力.实行科学的免耕栽培,须抓好适时开沟排水、化学除草、小窝密植、精量播种、科学施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 小麦 免耕栽培 高产技术 增产机理 四川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锰肥配施对缺锰土壤上小麦生长、产量和营养的影响

土壤通报 1991

摘要:在石灰性轻质土壤(DTPA—Mn为0.6ppm)上设置氯化钾4水平和硫酸锰3水平完全设计的盆栽试验,观察缺锰土壤上氯化钾对小麦缺锰症的影响及钾、锰相互效应.在三级锰用量下,缺锰症均首先表现在施用氯化钾的处理上,且以中钾和低钾偏重,无钾处理症状发生迟,症状偏轻.施用锰肥使小麦籽粒和地上部产量极显著增加,氯化钾在施锰条件下对小麦产量表现为正效应.地上部锰吸收量随土壤施锰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施锰时小麦地上部锰吸收量随氯化钾用量增加而降低,施锰条件下中钾和低钾使锰吸收量降低,而高钾又使其回升.这与酸性土壤上氯化钾使植物吸锰量增加的情况不同.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钾肥 锰肥 小麦 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冲积性水稻土锰素特征与小麦缺锰的土壤条件

西南农业学报 1990

摘要:本文研究了冲积性水稻土的锰素特征与小麦缺锰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冲积性水稻土因受种稻影响,与冲积土比,全锰和有效锰特别是活性锰明显降低,而代换锰在活性锰中有较大比率;土壤剖面内全锰和活性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旱轮作造成耕层土壤锰的淋失是本区小麦缺锰的主要原因。但对于pH较低的土壤,活性锰即使低于15ppm,小麦也不会缺锰;石灰性、轻质和水旱轮作是小麦缺锰的主要土壤条件。对于冲积性水稻土,若没有使pH升高的因素出现,小麦大面积发生缺锰症的可能性不大。此外,还发现国内常用的有效锰临界指标在本区土壤上偏高。

关键词: 小麦 缺锰症 冲积性水稻土 全锰 有效锰 活性锰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摘要:运用生物统计方法,连续五年研究了部分小麦品种和部分杂交后代的收获指数及其变化,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下,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主穗茎收获指数可代表全株收获指数:株高是影响收获指数的主要因素之一;收获指数在中肥下最高,高肥次之,低肥最低,但有些品种的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可随肥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收获指数可以遗传。把收获指数作为重要性状,筛选出了高产、高收获指数的新品种305—1和315—1。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收获指数 籽粒产量 品种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对四川小麦品种的杀雄效果评价

四川农业学报 1988

摘要:1971年,Rowell和Miller首次报导应用乙烯利(Ethrel)诱导小麦雄性不育获得成功,使人们对于采用化学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以配制杂种,从而利用杂交优势,较大幅度地提高小麦产量的设想得到证实。我国相继于1972年开始了这项研究工作。十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乙烯利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技术和机理做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对应用乙烯利诱导小麦雄性不育配制杂种小麦的效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据我国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学者的研究认为,采用目前国产40%的乙烯利水剂,以2—氯乙基磷酸有效含量4000~6000ppm的浓度,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进行一次喷雾,可获得良好的杀雄效果和较高的自由授粉结实率。但不同小麦品种对乙烯利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观察几个

关键词: 雄性不育性 化学诱导剂 诱导反应 乙烯利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的稳产性分析

四川农业学报 1987

摘要:用Eberhart—Russell模式研究了1985~1986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6个参试品种中,以303、辐16—5,81—24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稳产性好的品种一般至少有两个产量构成因素表现稳定,并发现稳产性和丰产性之间没有相关,可以选出既高产又稳产的小麦品种。建议采用品种产量稳定性分析方法评价区试品种,使品种布局更加合理。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区域试验 稳产性参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