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达氏鲟(模糊匹配)
17条记录
分光光度法测定达氏鲟精子密度标准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比较分光光度计3种波长(380、530、780 nm)下吸光度(D)与精子密度(C)的关系,研究建立测定达氏鲟精子密度的方法,以加快精子计数程序的标准化。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波长下,随着精子密度增加,精子的吸光度也不断增大;通过对精子密度与吸光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精子密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对数关系,380 nm为最适检测波长,其回归方程为D380 nm=-7.212+0.513lnC(r2=0.975)。

关键词: 达氏鲟 精子 密度 分光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亲鱼培育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亲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达氏鲟亲鱼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垂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层高于中层,中层显著高于底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月度变动也较大,年均值为(4.08±2.14)g/(m2·d),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9 g/(m2·d),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25 g/(m2·d)。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1.0~2.5 mg/L。从昼夜分布看,不同时间段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差别十分明显,10∶00-16∶00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产时段,但各时段池塘水柱耗氧量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水温、透明度是决定达氏鲟亲鱼培育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采用分段挂瓶法的测定值要显著高于24 h连续挂瓶的结果。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达氏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达氏鲟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流水式封闭呼吸装置对不同水温条件下(9~30℃)达氏鲟幼鱼的耗氧率和呼吸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达氏鲟幼鱼耗氧率和呼吸频率都有随水温升高逐渐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从9℃的(0.0314±0.0049)mgO2·g-1·h-1逐渐升至30℃的(0.2292±0.0276)mg O2·g-1·h-1,增加7.3倍。呼吸频率从9℃的(57.88±14.04)次/min,逐渐上升至30℃的(126.10±13.45)次/min,增加2.2倍。此外,达氏鲟幼鱼耗氧率昼夜节律测定结果表明,其昼均耗氧率为(0.1259±0.0075)mg O2·g-1·h-1,略低于夜均耗氧率(0.1278±0.0087)mg O2·g-1·h-1,但方差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达氏鲟幼鱼耗氧率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

关键词: 达氏鲟 耗氧率 呼吸频率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人工养殖条件下开展达氏鲟繁殖技术研究将有助于达氏鲟的保护和恢复。本研究选取人工驯养环境下的16尾成熟雌鱼和14尾成熟雄鱼,对其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人工养殖环境下,达氏鲟均能达到性成熟。经人工催产后,精子快速活动时间为100 s,寿命为420 s,卵径介于2.60~3.10 mm,产卵量为6500~71 500粒,但受精卵和孵化率较低,与野生种群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129~146 h孵化,仔鱼大量孵出,鱼苗经11~13 d后,卵黄吸收完全,能获取外源营养,发育正常。在本次人工繁殖操控的条件下,成功获得达氏鲟鱼苗约10 000尾,可为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达氏鲟 人工繁殖 人工驯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人工繁殖培育的2尾达氏鲟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达氏鲟腹部、背部和全身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21±0.35)%,(15.41±0.92)%,(14.45±1.11)%;脂肪含量分别为(12.67±1.21)%,(5.71±0.65)%,(8.59±0.63)%;灰分含量为(1.60±0.03)%,(1.53±0.06)%,(1.56±0.02)%;水分含量分别为(1.60±0.03)%,(1.53±0.06)%,(1.56±0.02)%;腹部脂肪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各部位的蛋白质和灰分无明显差异。各部位肌肉中(干样)含有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7.81%,63.31%,56.41%,八种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7.81%,63.31%,56.41%;达氏鲟肌肉中含有14中脂肪酸,其中动物及鱼油中典型的脂肪,如酸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1)、EPA(20∶5n3)及DHA(22∶6n3)等含量相对较高。

关键词: 达氏鲟 肌肉 营养成份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生长特性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617.27 g,平均全长53.45 cm,平均体长42.38 cm的达氏鲟通过140 d的人工饲养达到平均体重为1379.32 g,平均全长为66.05 cm,平均体长为53.55 cm的个体,其全长平均日生长量0.09 cm、平均瞬时生长率0.151%,平均日增重量5.443 g、平均瞬时增重率0.574%;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TL=1.1398SL+4.9157,R2=0.9986,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WTL=0.0002TL3.7423,R2=0.9977,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W SL=0.0019SL3.3821,R2=0.9944,幂指数b值均大于3,表明体重在617.27~1379.32 g之间的达氏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和体长生长。

关键词: 达氏鲟 人工养殖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亲鱼池塘人工培育试验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外水泥池塘养殖条件下,研究了4+龄达氏鲟(均重:2.38±0.11kg)在3~9月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在人工饲料投喂条件下,达氏鲟生长较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65.18%、163.03%、149.40%和0.46、0.45、0.43,但饵料系数偏高。达氏鲟在水温处于16~32℃时均可摄食生长,水温在18~25℃时,生长情况较好,水温高于28℃以上时,达氏鲟的生长缓慢,并容易出现死亡。试验表明,在达氏鲟最适的生长条件下,用饲料投喂能获得较好的生长效果。

关键词: 达氏鲟 生长 增重率 特定生长率 饵料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