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间作(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凉山州花椒间作马铃薯种植模式下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

四川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凉山州花椒间作马铃薯种植模式应用普遍,由于长期管理粗放导致病虫害发生普遍.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实用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为凉山州花椒和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花椒 间作 马铃薯 病虫害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葡萄行间草莓间作种植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在成都平原地区,葡萄的采摘期一般在6~9月,而冬草莓采摘期从11月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葡萄与草莓间作全年采摘期将近9个月,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增收,而且也使劳动力有了转移和连续使用的途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产高效间作模式。

关键词: 葡萄 草莓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用南瓜条带式间作复合种植技术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川西南高原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自然条件是生产优质、高产南瓜籽的重要区域。根据川西南高原独特天气、土壤条件等,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模式、整地及盖膜、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短蔓籽用南瓜与玉米条带式间作的复合种植技术,既促进了农户的增收,又有利于川西南高寒地带农民脱贫致富,可为籽用南瓜在川西南高原类似生态区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籽用南瓜 玉米 间作 复合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间作地区作物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英文)

生态学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间作系统的作物参数,于2005年在四川间作地区进行了作物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的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变化很大;玉米的最大高度是177cm,最大覆盖度(86%)出现在花期,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96;红苕的最大和最小株高分别为22和12cm,最大覆盖度(73%)出现在薯块膨大期,最大叶面积指数为1·79。与玉米间作时,红苕所有作物参数均受玉米影响。在玉米-红苕间作系统中,最危险的侵蚀期是玉米收获后至红苕覆盖度最大期。

关键词: 时间变化 作物高度 作物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四川间作地区作物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时间变化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参数在模型模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关于作物参数的研究是很久以前的,一般发表于20世纪中期或更早,并且这些结果都来自于净作作物。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作物的高度、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变化很大。玉米的最大高度是177 cm,间于已有的文献值范围内。玉米的最大覆盖度是花期的86%。玉米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96,低于参考文献的2.1~10的范围,这是因为参考文献的研究集中于北美和欧洲,由于品种和耕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的。甘薯的最大和最小株高分别为22 cm和12 cm。甘薯的最大覆盖度为薯块膨大期的73%。甘薯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是1.79。当甘薯和玉米间作时,其所有的作物参数受玉米影响很大。在玉米-甘薯这个间作系统中,最危险的侵蚀期是玉米收获后至甘薯覆盖度最大期。

关键词: 空间变化 作物高度 作物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栽和混播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进行了小麦与大麦、小麦与蚕豆间栽和不同小麦品种混播,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在控制病害中的作用。选用不同的抗小麦锈病品种,与生产上常用的大麦品种和蚕豆品种进行间栽和混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栽和混播技术都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在小麦全生育期,间栽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28.02%~65.5%之间,并推迟条锈病的发生3~25d;小麦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40.94%~62.57%之间,推迟14 d发病。小麦与蚕豆间栽,蚕豆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下降,控制有效率在29.3%~57.9%之间。间作和混播对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小麦 间作 混播 大麦 蚕豆 病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