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鉴定方法(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利用杂交水稻开花比例鉴定耐高温性的方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强的品种,是缓解极端自然高温导致大幅减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改进水稻品种耐高温性的鉴定技术,2013年和2014年以4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用钵栽方法,分别在开花前后不同时间将钵栽水稻移至人工气候室38.0℃高温下处理5 h,以室外常温(穗层日最高气温31.2~32.8℃)处理为对照,研究极端高温时段对结实率的影响。2015年和2016年以4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5个分期播种试验,于水稻穗层温度达35℃以上时期,从5个播种期中选择20个同期开始抽穗、生长整齐的稻穗挂牌标记,观察不同时段开花比例,以研究品种间开花期耐高温能力与不同时间开花比例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的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分别与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耐高温品种主要通过提高高温下的结实率而间接增强其耐高温指数,而高温下的结实率则直接影响耐高温指数。高温下开花早的品种在常温下开花也早,杂交水稻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9:30—12:30,品种间在不同时刻开花的比例各异。开花后2 h遇高温对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穗层气温34℃、35℃且频率达80%以上的最早出现时间分别在13:30和15:30,选择日最高温度≥34℃或35℃出现前2 h开花比例高的品种,能有效地避开高温伤害。基于以上分析分别建立了利用开花期高温下11:30前开花比例、常温下12:00前开花比例和高温下结实率3个指标预测鉴定耐高温指数回归模型,准确率(预测值/实测值)高达92.29%~102.73%。为水稻品种开花期耐高温性鉴定提供了科学适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胁迫 开花时刻 开花比例 结实率 耐高温指数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6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库源和籽粒性状与整精米率间的相关、回归与通径分析,研究了影响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及其间接鉴定方法。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株高、齐穗期SPAD值和垩白粒率5个性状是影响整精米率的关键因子,分别建立了整精米率与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回归方程,利用这些回归方程预测,当稻谷的粒长<9 mm或长宽比<3或垩白粒率<70%时,稻谷整精米率达3级以上的概率为87.50%~94.44%。为杂交中稻优质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整精米率 关键因子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特性研究

中国稻米 2011

摘要:在人工高温和自然高温条件下研究了16个杂交稻的耐热性,16个品种耐热性存在差异,可分为三个不同耐热类,比较了不同耐热性品种类间产量差异,讨论了大规模鉴定杂交稻耐热性的方法和耐热杂交稻品种的生产布局以及耐热杂交稻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杂交稻 耐热性 产量 鉴定方法 生产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品种抗黄萎病性鉴定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明确了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的接菌方法、接菌量、接菌时期以及抗性型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将黄萎病菌培养制成2×107.mL-1的孢子悬浮液,在茄苗3~4片真叶移栽时伤根接菌,按每株10 mL的量施用孢子悬浮液接种黄萎病菌,接菌后60 d,按5级法分级调查各品种的黄萎病发生情况,根据病情指数可以确定品种的抗性型。利用该方法对31个品种进行鉴定,不同抗性反应型品种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鉴定结果与多年生产上的抗病性表现一致,表明该方法鉴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客观反映茄子品种的抗病性能。

关键词: 茄子 黄萎病 抗病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4级,其准确率达86 0 5 %~93 0 2 % ,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的抗性差异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采用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种群生命表、种群繁殖增长倍数的试验方法,对8个茶树品种抗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的能力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蜀永1号抗螨性最强,蜀永3号抗螨性最弱,其余品种抗螨性居中.茶树品种对侧多食跗线螨抗性程度的鉴定,应把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繁殖增长倍数等几个重要生命参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更为合理.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倒多食跗线螨 抗螨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