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强化栽培(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在马达加斯加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RI)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以三角形稀植栽培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该技术,2004年在四川省中江县通济镇创造了818.8kg/667m2的全县水稻高产纪录,2005~2014年又是在中江县辑庆镇钟楼村创造了同一片土地连续10余年获得800kg/667m2以上高产的奇迹,2014年还创造了德阳市水稻高产的新纪录(868.9kg/667m2),说明在四川省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也说明水稻"大三围"强化栽培技术先进成熟,值得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大三围 高产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总结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中国的研究。[方法]通过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测定适宜强化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该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纹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加了根系活力,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增收节支。[结论]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中国 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进行了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纹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加了根系活力,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增收节支。由于中国各地的生态条件相差大,通过四川省、浙江省、江西省等十多个省市的研究,得出了适合各地的改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中国 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在马达加斯加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在进行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川东南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只要选用着粒数在173粒以内的组合,能获得显著的增产,提高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1 hm~2增收节支1250元以上。

关键词: 强化栽培 冬水田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SRI)是20世纪80年代由Henri de Laulanie神父在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提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方法,而且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近年在印尼等国以及中国都进行了试验,初步显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打破了在中国的较大栽培密度的传统习惯。通过适宜强化栽培技术的组合筛选和因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中国适应性强,增产效果好,改善了田间的通风透光,降低了纹枯病的发病率,增加了水稻植株的光合能力,增加了根系活力,加强了营养物质的运输,提高了稻谷的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并且能省工省种,能增收节支。由于中国各地的生态条件相差大,通过四川、浙江和江西等十多个省市的研究,都研究得出了适合各地的改良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并在各省市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研究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平原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创新

中国稻米 2009

摘要:结合川西平原的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特点,选择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的品种川香9838,于3.5叶时按40cm×35 cm规格三角形条栽,每hm2施纯氮210 kg,用量按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1∶2∶2的比例施用,移栽后20d第一次追肥,移栽后40 d第二次追肥,倒3叶(或者幼穗分化第三期)追施穗肥,配合中耕、化学除草、科学水浆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获得了12.8 t/hm2的高产。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强化栽培的氮肥运筹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成都平原研究了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的氮肥运筹,结果表明:适宜的纯氮用量为210kg/hm2,最优的运筹方式为底肥:追肥1:追肥2:穗肥=5:2:2:1。移栽后20d第1次追肥,移栽后40d第2次追肥,穗肥倒2叶全展时施用,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强化栽培 氮肥运筹 分配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宜香1577在四川南部强化栽培密度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1577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密度对该品种的强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14.1、9.0和4.0万株/hm23种密度,结果3种密度下叶龄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4.0万株/hm2的单株分蘖较前两种密度的多,最高苗时已达极显著水平;3种密度下每10 d增蘖数变化进度一致;密度为9.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密度4.0万株/hm2的产量达极显著增产。可见在四川南部宜香1577适宜按9.0万株/hm2的密度进行强化栽培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宜香1577 强化栽培 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小穗型组合适宜强化栽培的因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分别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两组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增产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的稻谷增产量与组合间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原因在于,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仍有所下降,但因着粒数大幅度提高,以致总颖花量增加,结实率较稳定,最终表现为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分蘖力较小穗型组合弱,有效穗较传统栽培明显下降,结实率因库源矛盾加剧较传统栽培大幅度下降,尽管着粒数增加较多,也不能弥补因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下降所致的减产。传统栽培条件下的着粒数不超过170粒的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选择品种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水田杂交中稻组合类型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

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试验,研究了组合类型与强化栽培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化栽培和传统栽培的稻谷产量差数与组合的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虽然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着粒数大幅度提高,总颖花量增加,最终比传统栽培增产;与此相反,大穗型组合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因分蘖力较弱,有效穗较传统栽培明显下降,结实率也大幅度下降,尽管着粒数增加较多但仍减产。传统栽培条件下着粒数不超过170粒的中小穗型组合可作为强化栽培参考的品种指标。强化栽培的增产作用与土壤肥力有关,在上、中等肥力下,强化栽培比传统栽培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下等肥力田两种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品种类型 强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