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川麦42和川农16抗穗发芽QTL定位及聚合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琴 1 ; 刘泽厚 1 ; 万洪深 1 ; 魏会廷 2 ; 龙海 3 ; 李涛 3 ; 邓光兵 3 ; 李俊 1 ; 杨武云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穗发芽;QTL定位;QTL聚合;聚合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53 卷 017 期

页码: 3421-34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和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和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和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3个QTL(QGi.saas-4A、QGr.saas-4A和QGr.saas-6B);近年来,川麦104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核心亲本,育成小麦品种(系)18个.[结论]共检测到11个抗穗发芽QTL,其中3个来源于川麦42,8个来源于川农16;RIL群体中的抗穗发芽株系均携带4—9个抗性QTL,优异株系川麦104和川麦64高抗穗发芽,均聚合了7个穗发芽抗性QTL.

  • 相关文献

[1]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张海萍,海林,张秀英,胡琳,胡汉桥,蒲宗君,肖世和. 2006

[2]从长江流域白粒小麦地立品种中开拓抗穗发芽种质的研究. 吴兆苏,沈又佳,蒋国梁,戴大庆,蒋华仁,秦代红,江登阳. 1995

[3]抗条锈、抗穗发芽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 tauschii783的SSR标记分析. 魏会廷,杨武云,彭正松. 2005

[4]长江上游小麦新品种(系)品质分析. 伍玲,董亚超,戴常军,李式昭,朱华忠. 2020

[5]利用SRAP标记构建与甘薯淀粉相关的遗传连锁图. 谭文芳,蒲志刚,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6]甘薯淀粉的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 吴洁,唐静,谭文芳,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7]普通小麦对仓储害虫玉米象的抗性QTL分析. 李俊,魏会廷,刘亚西,李朝苏,邓梅,李净琼,王际睿,魏育明,杨武云,郑有良. 2012

[8]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定位. 刘庆昌,王庆美,翟红,阎文昭,张海燕,李明. 2010

[9]水稻籼粳交F_8、F_2群体穗长QTL比较分析. 张涛,蒋开锋,杨莉,曹应江,杨乾华,游书梅,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郑家奎. 2013

[10]水稻籽粒锌含量的QTL定位. 杨莉,张涛,蒋开锋,王贵学,郑家奎,倪先林,田翠,曹应江. 2009

[11]利用AFLP构建甘薯连锁图及淀粉含量QTL定位. 王大一,谭文芳,吴洁,阎文昭. 2010

[12]利用两个籼稻杂交F_2定位水稻粒型、粒重QTLs.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陈光珍. 2015

[13]重穗型水稻穗部性状及剑叶宽的QTL定位. 张红宇,徐培洲,陈晓琼,田永航,王志,黄廷友,吴先军. 2014

[14]水稻糙米重金属镉(Cd~(2+))含量的QTL定位分析. 杨莉,张涛,蒋开锋,杨乾华,游书梅,曹应江,李昭祥,罗婧,高磊,万先齐,郑家奎. 2017

[15]水稻恢复系泸恢8258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曹应江,游书梅,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李昭祥,高磊,郑家奎. 2020

[16]抗条锈病小麦新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 2001

[17]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陈文芳,郭井泉,刘宇,束春花,李延奇,周小刚,张平磊. 2004

[18]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 2012

[19]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萧. 2001

[20]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卿明福,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家国,姜心禄,吴婕,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