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符慧娟 1 ; 李星月 1 ; 杨武云 2 ; 李其勇 1 ; 魏会廷 1 ; 易军 1 ; 张鸿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吡虫啉;内生芽孢杆菌;土壤酶活;土壤环境;产量;绿色生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在小麦种子包衣中的施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包衣剂和化学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产量及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等进行分析。包衣剂选用吡虫啉作为化学包衣剂(T1)、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T2),分别测定小麦生长发育初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并调查两种处理下小麦开花期的叶绿素和叶片氮含量、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参数、小麦成熟期的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情况。与CK处理对比结果显示,T2处理的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的酶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1.90%、52.04%,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5.15%,与T1处理对比,T2处理的能够显著增强S-CAT(23.30%)、S-UE(31.99%)、S-ACP(38.54%)的酶活;此外,T2处理的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小麦产量达到6.25 t/hm2,比CK增加了36.00%,比T1处理增加了21.12%。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主要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麦土壤环境,更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灌浆率和产量。

  • 相关文献

[1]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 李俊,向运佳,李朝苏,张鸿,汤永禄,杨武云. 2016

[2]50%除虫菊素浓缩液对台湾乳白蚁室内毒力测定. 曾小虎,陈尚海,王思忠,张亮,徐鹏,郭耀辉. 2019

[3]海拔对四种叶类蔬菜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的影响. 代艳娜,潘虎,刘青海,蒲继锋,张一帆,白军平,杨晓凤. 2021

[4]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杨武云,田纪春,李朝苏,李俊,陈放. 2007

[5]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范继征,钟昌松,石达金,程伟东,刘永红,闫飞燕. 2014

[6]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程伟东,闫飞燕,石达金,吕巨智,张玉,钟昌松,刘永红. 2017

[7]EDDHA螯合铁矫光树缺铁黄叶病的研究. 米君富. 1999

[8]土壤中水分和镉浓度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卓,庄文化,刘超. 2019

[9]三峡库区部分翅果菊属植物应用研究. 乐正碧,杨昌煦. 2001

[10]不同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稻Ⅱ优602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0

[11]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蒋鹏,黄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2015

[12]低氮密植栽培对超级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周雪峰,蒋鹏,陈佳娜,张瑞春,伍丹丹,曹放波,单双吕,黄敏,邹应斌. 2015

[13]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马均,孙园园,杨志远,徐徽,熊洪,徐富贤. 2014

[14]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物防控策略. 池忠志,姜心禄,郑家国. 2011

[15]施用有机肥对莴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13

[16]基于黄金分割法的双季稻合理密植研究. 蒋鹏,黄敏,曹放波,周雪峰,张瑞春,陈佳娜,伍丹丹,邹应斌. 2016

[17]宽窄行和等行距栽培条件下高梁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丁国祥,刘天朋,倪先林,陈国民,胡炯凌,汪小楷. 2013

[18]国审优质杂交稻泸香615在不同密肥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性状研究.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0

[19]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448. 陆贤军,高方远,李青茂,刘光春. 2000

[20]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 李浦,廖晓虹,杨梅,饶世达,蒲宗君.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