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009-2020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上游组参试品系产量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式昭 1 ; 涂洋 1 ; 朱华忠 1 ; 吕季娟 2 ; 郑建敏 1 ; 万洪深 1 ; 罗江陶 1 ; 杨漫宇 1 ; 伍玲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粮油作物绿色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四川省种子站

关键词: 小麦;国家区试;产量性状;演变规律

期刊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50

年卷期: 2022 年 40 卷 001 期

页码: 19-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长江上游组参试品系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可为该区域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生产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利用2009—2020年长江上游组国家小麦区试参试品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区试结果,分析其演变规律和相关性.[结果]12年间长江上游麦区参试品系的变异系数排序为:全生育期<千粒重<株高<有效穗<产量<穗粒数.参试品系的年度平均产量为4944.6~6087.8 kg/hm2,总平均5464.3 kg/hm2,整体表现为随年份的推进而缓慢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穗粒数均表现为随年份的推进而逐步提高,千粒重则缓慢降低,其中穗粒数的增加最为明显.从主要农艺性状来看,全生育期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而株高对产量起到极大限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12年间参试品系的产量水平同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穗粒数是长江上游麦区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选择株高适中且抗倒伏的品种更有利于实现稳产.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