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衍生群体的PPO基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世贵 1 ; 李俊 1 ; 杨武云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成都,610066,成都,610064,成都,610066,成都,610066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PPO基因型;微卫星标记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6 年 4 卷 06 期

页码: 30-3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以引自CIMMYT的Syn768、Syn769、Syn780和Syn786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分别与中国四川成都平原主栽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的BC2F2:6后代群体中选育的113份优良高代系和川麦38、川麦42、川麦43和川麦47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SSR特异引物Xgwm312标记位点的PAGE凝胶电泳对其PPO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gwm312位点的标记具有多态性,其PCR扩增产物可产生198bp、216bp、232bp和240bp四种等位基因变异片段。在所检测的117份后代衍生群体材料中,65份材料具有198bp片段的等位基因,占全部材料的55.56%;13份含216bp片段的等位基因,其频率为11.11%,35份材料具有232bp片段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29.91%;只有4份材料含有240bp片段的等位基因,仅占全部材料的3.42%。从每个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亲本材料所形成的后代衍生群体来看,基因等位变异片段分布频率各不相同。说明PPO基因在小麦杂交后代材料中基因型的表现存在着随机性,与亲本的基因型状况关系极大,并且在后代材料中出现了亲本都没有的240bp等位基因变异片段的材料。通过研究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PPO基因型,有助于提高分子标记育种效率,也有助于PPO基因型的多态性研究,并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在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和分子标记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方法。

  • 相关文献

[1]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 杨武云. 2008

[2]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Waxy蛋白亚基的分子标记. 杨武云. 2008

[3]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 杨武云. 2008

[4]人工六倍体小麦后代衍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屈国胜,杨武云. 2008

[5]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 杨武云,魏会廷,李朝苏,李俊. 2010

[6]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对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2的抗性表现. 杨武云,曾云超,李朝苏,彭云良,邹裕春,陈放. 2007

[7]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重组近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英文). 曾云超,杨武云,邹裕春,陈放. 2007

[8]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差异.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9]人工合成小麦对普通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潜力的改良. 杨武云,吴元奇,曾云超,李朝苏,邹裕春,陈放. 2008

[10]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育成的新品种“川麦42”的生态适应性及产量潜力研究. 朱华忠,李朝苏,黄钢,余秀芳,陈放,杨武云. 2007

[11]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2]两系杂交小麦恢复系MR168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李生荣,李俊,周强,杜小英,李太军,杨武云,郑有良. 2011

[13]节节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李俊,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4]水稻功能基因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倪先林,蒋开锋,杨乾华,杨莉,万先齐,曹应江,郑家奎. 2009

[15]利用SSR标记筛选DUS测试中甘蓝型油菜近似品种. 张浙峰,王丽容,何巧林,黄维藻,张新明,堵苑苑,余毅*. 2013

[16]黄颡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李燕平,覃川杰,吕云云,龚全,王均,颉江,文正勇.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