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相关分析(模糊匹配)
47条记录
四川省参考作物腾发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四川省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变化,利用1961-2010年四川省1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资料,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ET0,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的克里金插值、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ET0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61-2010年四川省各站的年ET0总体呈波动性递减趋势,其中ET0在1992年以前显著下降,之后逐渐上升;ET0年内分布不均,呈单峰曲线趋势,最大值在6月,达到了96mm;ET0空间分布基本呈现自东北、西南向中部递减趋势,自西部青藏高原到中部成都平原逐渐减小,过渡到东部丘陵区又逐渐增大,随地理纬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增大呈递增趋势,时空分布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ET0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ET0和日照时数、风速呈显著正相关(α=0.05),是四川省ET0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ET0 克里金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相关分析 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的农艺性状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绵麦37,对绵麦37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绵麦37的产量变幅为4 513.35~5 652.75kg/hm2,有效穗变幅为291.75万~342.75万/hm2,最高苗变幅为460.35万~634.65万/hm2,基本苗变幅为191.55万~221.55万/hm2,穗粒数变幅为37.33~48.91粒,千粒重变幅为38.63~47.7g,株高变幅为73.67~93.2cm,成穗率变幅为37.47%~68.56%,生育期变幅为175~188d。除成穗率外,其余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相关分析表明,有19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17对性状间是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9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绵麦37的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91.34%,其中产量因子的百分率最高(48.61%)。与产量关联系数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数和成穗率,它们对绵麦37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在育种中,绵麦37可以从千粒重和穗粒数方面加以利用。

关键词: 绵麦37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27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7个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中差异程度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最小的是糙米率;优质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为100%,其次是整精米率为81.89%,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仅为4.72%和7.87%;整精米率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是提升籼型杂交稻组合米质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从提高整精米率和增大长宽比来降低或减少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同时加强高密度、无裂纹和宽厚比小的米粒选择,增强稻米的耐碾磨能力,使所选育材料和组合在加工和外观品质上得以同步改良。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地区玉米高产稳定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回归及相关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玉米各农艺性状与其高产稳产性之间的关系,为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平均产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运用DPS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稳定性参数及灰色关联度。【结果】玉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其平均产量的关联顺序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与稳定性的关联顺序为:穗长>株高>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秃尖长。从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穗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8227,达极显著水平;秃尖长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689;穗长与稳定性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44698,达极显著;穗位高与稳定性的相关性最小,相关系数仅为0.04567。【结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秃尖长6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穗长对平均产量、稳定性系数影响最大且为极显著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加大对穗长性状的选择力度,有可能选育出具丰产性与稳产性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玉米 主要农艺性状 产量 稳定性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相关性分析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水稻组合稻米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了2011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6个高直链淀份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关系。[结果]1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较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26.8%;其次是整精米率,变异系数为22.89%;差异较小的是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0.72%和2.61%。糙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垩白米率与垩白度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6个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不显著正相关(r=0.1669),这可能表明在籼型杂交稻组合中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一定水平(AC≥25%)后,胶稠度同样可以达到较高值,同时高直链淀粉含量与糙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等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材料和杂交稻组合选择上,可对其它品质性状按育种目标进行独立选择。[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育种材料和杂交稻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的选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高AC 籼型杂交稻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五”四川省审定杂交稻组合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分析(英文)

Chinese Seed 2012

摘要: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50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0个杂交稻组合中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有1个;丰产性突出、感稻瘟的组合有7个;抗稻瘟病的组合有1个。区域试验产量与颈瘟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颈瘟最高级呈负相关;颈瘟鉴定的平均级与叶瘟的最高级和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该试验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区域优势品种布局建议,并为培育超高产、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强势组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籼迟熟杂交稻 产量 稻瘟病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水稻审定杂交稻米质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四川省2001~2010年通过审定的147个中籼迟熟组杂交稻的米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米质指标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以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变异度为最大,优质达标率最低,说明他们是四川省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2)籽粒细长的品种垩白率和垩白度低,外观品质较佳,但整精米率不高;直链淀粉含量越小,胶稠度越高。(3)外观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糙米率因子、胶稠度因子和整精米率因子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审定品种 米质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五”四川省审定杂交稻组合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十一五"通过四川省审定的50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稻瘟病抗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产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0个杂交稻组合中丰抗结合较好的组合有1个;丰产性突出、感稻瘟的组合有7个;抗稻瘟病的组合有1个。区域试验产量与颈瘟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颈瘟最高级呈负相关;颈瘟鉴定的平均级与叶瘟的最高级和平均级呈极显著正相关。该试验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区域优势品种布局建议,并为培育超高产、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强势组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籼迟熟杂交稻 产量 稻瘟病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四川盆地宜栽的三系和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在两类材料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贡献大小在两类材料中不同;在三系中,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在两系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在三系中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两系中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杂交种丝质成绩与茧质成绩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家蚕体质茧质成绩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为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针对现行部分蚕品种的一代杂交种进行了茧质成绩和丝质成绩的调查,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认为,杂交种茧丝纤度与茧质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解舒率与茧质成绩呈负相关,部分达极显著。净度与茧质成绩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解舒丝长与茧质成绩呈正相关,部分达极显著。纤度与解舒率、解舒丝长、净度均呈负相关,净度、解舒率和解舒丝长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但都不显著。该试验结果与林昌麒,虞晓华和贾仲伟的试验结果分别具有相似的地方,与潘沈元的结论则有更多一致。[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和业内工作者已做的工作,可为蚕品种选育工作者提供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家蚕杂交种 丝质成绩 茧质成绩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