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蒋鹏(精确检索)
作者:徐富贤(精确检索)
作者:熊洪(精确检索)
作者:张林(精确检索)
作者:郭晓艺(精确检索)
作者:朱永川(精确检索)
作者:周兴兵(精确检索)
作者:刘茂(精确检索)
23条记录
川南杂交中稻收割期与干燥技术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6

摘要:以杂交中稻组合川谷优642和蓉优1015为材料,在冬水田区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收割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收割时期、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4个因子及其互作效应对整精米率有极显著影响。川谷优642的整精米率比蓉优1015高,干燥时间短的处理比干燥时间长的处理整精米率高,坝晒处理比用簸箕晒的处理整精米率高。籽粒水分含量在12.27%~14.67%之间时,整精米率与籽粒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收获时期 干燥技术 整精米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对糯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摘要: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四川德阳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20 kg N hm-2,N120、180 kg N hm-2,N180)、施氮模式(底:蘖=7:3,MA、底:蘖:穗=5:2:3,MB)、移栽密度(15.0万穴hm-2,D1、19.5万穴hm-2,D2、24.0万穴hm-2,D3)3种农艺措施对糯稻产量形成特点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糯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与N120相比,N180产量增加了1.7%.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糯稻产量呈增加趋势,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和生物产量上.2014年采用MB施氮模式产量略低于MA,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居劣势是其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15年MB产量较MA增加了2.8%,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上。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糯稻加工品质影响不明显.与MA相比,MB糯稻淀粉、支链淀粉分别增加了0.7%~7.46%、0.5%~7.80%.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糯稻淀粉、支链淀粉呈增加趋势.综合考虑糯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施氮量120 kg hm-2、施氮模式底:蘖:穗=5:2:3、移栽密度24.0万穴hm-2为本试验的最优组合处理,可实现糯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农艺措施 糯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前氮后移与重底早追两种施氮方式下,研究了前氮后移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有助于提高杂交中稻组合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且高于重底早追施氮方式,但各杂交组合间表现各异。其中,内5优306、蓉18优447、德香4103、内5优317和川谷优7329这5个组合前氮后移处理头季稻比重底早追处理显著或极显著增产,乐优198、宜香优800、蓉优1808、冈比优99、冈优725、德香4103、炳优900、F优498、内5优317这9个组合的再生稻产量前氮后移处理比重底早追处理高。综合考虑头季稻产量和再生力,两季总产较高的组合为宜香优800、内5优317和蓉18优447。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前氮后移 头季稻 再生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