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玉米(模糊匹配)
212条记录
川中丘陵玉米干旱成因与避旱减灾措施

耕作与栽培 1998

摘要:对川中丘陵区玉米干旱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降雨过分集中,播期不当以及土壤过于浅薄是该地区玉米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经过近10年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以品种选择,适时播种,顺应气候规律,增厚土壤,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为中心,配合以微型水利工程及地膜覆盖节水栽培整套雨养玉米进旱减灾措施,并在小面积上示范推广表现出明显稳产增产效果。

关键词: 川中丘陵 玉米 干旱 避旱减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叶肥生物学效应研究

耕作与栽培 1998

摘要:玉米叶面喷施钛微肥等7种叶肥后,叶片光合能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抗环境胁迫能力增强,产量提高0.6%~19.0%。经灰色综合评估,叶肥综合效果绿色磷Ⅰ>钛微肥Ⅱ>喷施宝>绿色磷Ⅱ>旱地龙>钛微肥Ⅰ>小麦抗旱剂>水。

关键词: 玉米 叶肥 生物学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成单19的选育及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成单19系四川省在科院作物所新育成的,第一个比CK川单9号、成单14增产达到突破性品种指标的新杂交种。在拓宽种质上,关键在发现遗传潜势大,有利基因频率高的基因资源,适应性改良上,有效地消除了渗入低纬度种质后的光周期敏感性,及改良了地方种质的株型、结实、抗逆性,提高了配对的强优势效应。育成的成单19株型理想、重穗、耐旱、抗病、持绿性好,制种方便,且雄不育三系配套。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种质 遗传改良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组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作物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o17(rf_3rf_3)CMS-唐徐×HZ_1(Rf_3Rf_3)N]×Mo17(rf_3rf_3)N回交群体作为基因定位群体。采用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定位了Rf_3/rf_3基因。RFLP分析表明,Rf_3/rf_3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长臂上的UMC36A和UMC49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2.7cM和4.8cM。采用BSA法,筛选了340个10mer随机引物,找到与Rf_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 Eo8-1.2,将Rf_3/rf_3基因的标记距离缩小到2.7cM,为Rf_3/rf_3基因辅助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玉米 Rf_3/rf_3 分子标记 混合分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皮与胚直感现象的遗传研究

玉米科学 1997

摘要: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玉米果皮和胚直感现象的遗传表现,为该现象胚胎学、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玉米 果皮直感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玉米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利用现况和展望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四川农科院作物所已收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00份左右,其中有938份地方品种、123份省内育成的自交系和4份国外品种已编入《全国玉米种质资源的目录》并送国家长期库保存,此外还有育种基础材料400多份。经对部分资源的性状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有30多份地方品种适应性强、自身产量高、一般配合力高;有10多份自交系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一般配合力高。这些资源可在育种中优先利用。今后须加强对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快和拓宽资源的利用,开展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等特异资源的开发研究。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收复保存 鉴定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全选择研究.I.开化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

作物学报 1995 CSCD

摘要:用混合选择法改良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在我国北方长日照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4轮选择, 中群13和中群14两个群体在北京三年试验的平均抽丝日期分别从85.1和86.9d 缩短为67.5d和68.8d, 平均每轮提早4.1和4.5d。散粉日期的变化幅度较小, 平均每轮提早2.2和2.3d。由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响应有差异, 使散粉至抽丝的间隔天数分别从11.2和12.2缩短为2.4和2.5天, 平均每轮缩短2.0和2.3天, 大大改善了雌雄协调性。

关键词: 玉米 外来种质 开花期 适应性 混合选择 选择响应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

作物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两个源于亚热带的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中群13和中群14中,对早开花性状进行4轮混合选择,籽粒产量和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显著的相关响应。1989至1991年在北京作的3年评价试验中,中群13和中群14平均每轮每亩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1.8(28.7%)和41.5kg(29.0%),与线性回归响应(b=37.4和40.4kg)相吻合。1991年在北京、济南、武功、成都和海南三亚作的5点联合试验中,平均每轮增加产量13.3(5.4%)和12.5kg(5.1%),与线性回归响应(b=12.7和1O.1kg)吻合。籽粒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空株率减少,单株有效穗数增多。本试验中产量与单株穗数有高度正相关(r=0.96)。经过前3轮混合选择,单株结穗数分别从0.55增加到0.98和0.99,平均每轮增益26.1%和26.7%。籽粒产量增加的第二个原因是提高了经济系数,经过前3轮选择,分别从0.29和0.28提高到0.44和0.42。同时,单株穗粒重也有所提高,平均每轮增加6.1和7.3g。在多点联合试验中,改良群体的株高和穗位高度呈下降趋势,但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单株叶片数则显著减少,平均每轮减少0.49和0.35片。多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籽粒产量和叶片数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这可能与各轮群体对光周期敏感性的差异有关。

关键词: 玉米 混合选择 外来种质 相关响应 产量 植株形态 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II.相关响应

作物学报 1995 CSCD

摘要:在两个源于亚热带的优质蛋白玉米(QPM)群体, 中群13和中群14中?对早开花性状进行行?轮混合选择, 籽粒产量和植株形态特征发生显著的相关响应。1989至1991年在北京作的3年评价试验中中群13和中群14平均每轮每亩籽粒产量分别增加41.8(28.7%)和41.5kg(29.0%)与线性回归响应(b=37.4和40.4kg)相吻合。1991年在北京、济南、武功、功成都和海南三亚作的5点联合试验中, 平均每轮增加产量13.3(5.4%), 与线性回归响应(b=12.7和10.1kg)吻合。籽粒产量增长的原因是空株率减少, 单株有效穗数增多,经济系数和单株穗数重有所提高。

关键词: 玉米 混合选择 外来种质 相关响应 产量 植株形态 收获指数

四川玉米生产的减灾技术对策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导致四川玉米产量波动的主因,在盆地内是“阵旱”,盆周山区及西部高原是冷害.本文阐述了在逆境下玉米胁迫致害的变化及减灾途径.评价了建立不同地域玉米——雨养栽培模式,选育耐旱优良杂交种、集约农作、规范栽培、保墒节水技术等对减灾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 逆境胁迫 减灾技术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