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雄性不育(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快速创制番茄雄性不育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番茄雄性不育系,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番茄雄性不育基因SlTM6进行定向编辑,在SlTM6基因第一外显子区域设计两个靶位点,构建CRISPR-Cas9基因敲除载体,并通过农杆菌转化番茄优异自交系T048。对8株转基因阳性株系进行靶位点序列分析发现,共有6株发生了编辑事件,编辑效率为75%,其中,双等位编辑株系表现为柱头外露,雄蕊发育不完全且无花粉活性,而杂合编辑株系可育。对T0代杂合编辑株系进行继代培养后获得无外源载体成分的纯合雄性不育株系,同时开发分子标记并进行验证。本研究表明,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雄性不育基因SlTM6进行定向编辑可快速创制雄性不育番茄新种质。

关键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雄性不育 SlTM6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nPHL1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拟南芥MYB-CC家族转录因子At 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研究,为BnPHL12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序列比对方法(BLAST)在甘蓝型油菜泛基因组数据库BnIR中鉴定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在"Westar"品系中克隆AtPHL12的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进化分析.利用qRT-PCR及GUS染色方法检测AtPHL12同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检测BnPHL12的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利用农杆菌侵染介导的转化方法,创建BnA01PHL12过量表达转化植株,并进行BnA01PHL12功能分析.[结果]在"Weatar"材料中克隆到4个AtPHL12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nA01PHL12(705 bp),BnC01PHL12(705 bp),BnA05PHL12(705 bp)和BnC05PHL12(696 bp),分别编码234、234、234、231个氨基酸,与AtPHL12的序列相似性大于70%,均含有保守的MYB DNA结合结构域和Coiled-Coiled结构域.BnA01PHL12与BnC01PHL12分别来源于 白菜的BraA01t04110Z、甘蓝的BolC01g050170.2J.BnPHL12的同源基因在根、茎、叶、花蕾中均有表达,在根和叶的表达水平更高;BnA01PHL12与BnC01PHL12在花药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BnA01PHL12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中,利用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BnA9启动子驱动BnA01PHL12表达,导致转基因材料雄性不育.[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AtPHL12的4个同源基因具有保守的MYB和CC结构域,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在绒毡层细胞中过量表达BnA01PHL12,创制了新的雄性不育材料,为研究花药发育提供良好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AtPHL12 进化分析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分析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遗传机理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1993年发现了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三系保持系新材料绵7MB,在其自交以及兄妹交后代分离群体中,育性分离比例均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呈现出偏分离现象.通过对绵7MB田间遗传分析和细胞学分析,对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偏分离现象可能是由于绵7MB在雄配子传递过程中引起的.绵7MB偏分离现象的产生不是由于减数分裂异常,可能由于部分基因型的合子死亡,导致后代比例出现异常.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偏分离 雄性不育 绵7M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磺隆在成都地区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 m L,浓度为0.05~0.10μg/m L的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100%,且不产生药害,并能保持整个花期雄性不育;每次单株受药量8~10 m L浓度为0.30μg/m L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不育株率90%以上,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0.30μg/m L浓度的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91.16%;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在本试验中没有杀雄效果。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苯磺隆 雄性不育 处理方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NEA胞质不育高产广适杂交种川油36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川油36(03杂-14)具有杂交优势强,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8、2009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长江上游组、下游组和中游组审定,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高产广适双低杂交新品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三系杂交 NEA胞质 雄性不育 川油3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化学杂交剂SQ-1对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作用,以20个四川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SQ-1不同喷药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Feeks 8.5为四川小麦最佳喷施时期;适宜的喷施时期为Feeks 8.0~9.0。用4.0 kg/ha的SQ-1进行雄性不育的诱导,所有供试品种平均可达到97.09%的相对雄性不育率和49.77%的异交结实率。喷施SQ-1后,四川小麦的株高明显降低,抽穗推迟并且穗长缩短。另外,基因型的不同导致化杀效果及化杀后农艺性状有差异。

关键词: 四川小麦 SQ-1 雄性不育 基因型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败蓝标型小麦不育系的选育与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摘要: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 89 2 343[AABB + 4D(MS2 ) / 4E]与普通小麦 7739 3( 2n =4 2 )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 ,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选用 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 ,育成了 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 ,蓝粒矮败不育株占 2 2 1% ,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 77 7% ,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 ,且连锁紧密 ;但不同轮回亲本 ,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4 77A的传递率最高 ,接近 5 0 %。细胞学分析表明矮败蓝粒小麦仍为单体附加系 ;探讨了矮败蓝粒小麦在群体改良和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麦 蓝粒标记 矮败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败蓝标型小麦的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 2343(AABB+4D/4E)与普通小麦7739 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2n=43)。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13份矮败蓝粒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 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 7%,可能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关键词: 小麦 蓝粒标记 矮败 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摘要:报道了化杀剂GENESIS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 :喷施 1~ 3kg/hm2 浓度时 ,可使参试材料的不育率达 95%以上 ;浓度对不育率和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差异显著 ;两种表面活性剂对不育率、异交结实率均无明显的影响 ,但M186 2对叶片有损伤 ;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对GENESIS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 ,异交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高剂量时 ,柱头活力的时间较短 ;所有供试剂量对株高、抽穗期、成熟期等无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化杀剂 雄性不育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351―1西瓜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摘要:西瓜S351-1雄性不育材料的细胞学观察表明:与对照的同系可育株相比,败育发生在次级造孢细胞到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四分体阶段,多数不育雄花花药中绒毡层始终未分化,药壁常由7 ̄8层细胞组成,少数不育花药中出现绒毡层徒长现象;次级造孢细胞败育不同步,出现多核及多核仁现象,败育后期,药壁细胞逐渐解体,药室瓦解,花粉囊收缩变形.由此可见:其雄性不育与绒毡层的发育异常有直接联系.

关键词: 细胞学 雄性不育 西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