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镉(模糊匹配)
58条记录
不同改良剂对水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酸性稻田土壤上施用石灰和调理剂等两种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对水稻生长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 H值,降低稻米Cd含量,提高水稻产量;当石灰施用量为1 125 kg/hm~2时,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 改良剂 水稻 酸性稻田土壤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安全利用措施

四川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尤其是污染形势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等公开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污染状况,提出了减少大米的农艺措施,并对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耕地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对8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系)萌发和出芽生长的影响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抗能力差异及不同胁迫水平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芽生长的影响,对轻、中、重度胁迫下8个水稻品种(系)萌发和出芽生长间的相关性状指标进行收集,并通过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轻度胁迫对水稻萌发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为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单抑制效应,该水平下的综合性状表现更符合相关性拟合曲线,适合用于抗品种的筛选.水稻出芽期间受胁迫影响最大的是转绿时间和根系生长.三个杂交水稻主要亲本(保持系岗46B、Ⅱ-32B和恢复系成恢3203)都属于高抗型,三个常规籼稻品种(桂朝2号、桂育7号及五山丝苗)都属于敏感型.

关键词: 水稻 胁迫 种子萌发 出芽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低胁迫下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及积累调控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探究自制多养分复合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及Cd积累调控效果的影响,以‘中早39’水稻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中低Cd胁迫下,喷施叶面肥对水稻生长状况、各部位Cd含量、Cd富集转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水稻籽粒Cd含量与各器官Cd含量的关系。喷施5种叶面肥对水稻籽粒降Cd效果依次为S>P>Se>Mg>Si,分别降低73.50%、66.41%、58.55%、58.50%、46.86%;叶面喷施S肥籽粒Cd富集系数降低73.5%,籽粒Cd转运系数降低72.9%。5种叶面肥对比而言,叶面喷施S肥降Cd效果最好,若综合考虑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降效率等因素,则叶面喷施Si肥效果最好,且水稻茎秆是影响籽粒Cd积累量的最主要部位,是籽粒积累Cd的主要通路之一。

关键词: 叶面肥 水稻 生长状况 镉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籽粒中的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水稻籽粒中(Cd)的来源及其与生长环境中Cd供应强度的关系,为稻米Cd污染防控选用恰当的农艺措施和实施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齐穗期,从Cd污染稻田选取长势一致的水稻植株,分别移入含不同Cd浓度(0、0.2、0.5 mg·L-1)的营养液盆钵中培养,成熟期分别收获各器官测定生物产量和Cd含量;在大田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分别在齐穗期、灌浆期、腊熟期和成熟期采集长势均匀一致的植株样本测定生物产量和Cd含量。【结果】在营养液中不含Cd(Cd 0处理)的条件下,籽粒中累积的Cd主要来自于根系和茎秆在齐穗前累积的Cd。在齐穗后的生长环境中存在较低有效的情况下(即Cd污染稻田自然生长的植株),籽粒中的Cd则同时来自水稻齐穗前各器官累积的Cd和根系从土壤吸收与直接运输的Cd;水稻叶片和谷壳是水稻齐穗后向籽粒净转移Cd的器官,茎秆和根系既是籽粒Cd的源,也是Cd的净累积器官。而在生长介质有效含量丰富的情况下(即Cd培养试验处理中的Cd 0.2和Cd 0.5处理),籽粒中的Cd则主要来自生长介质,少部分来自水稻各器官的转移。【结论】籽粒中的Cd来自齐穗前各器官储存Cd的转移和土壤/介质中Cd的吸收和直接运输,土壤/介质中的可利用Cd含量越高,籽粒含Cd量也越高;只有当土壤/介质中不存在可利用Cd时,水稻各器官中储存的Cd才是籽粒中Cd的唯一来源;水稻各器官中,茎秆和根系是体内Cd的主要储存和输出场所。结合水稻生长早期降Cd措施的基础上,在水稻抽穗-成熟期采取恰当的农艺措施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以及根系吸收和向籽粒的直接运输量,就能有效降低稻米中的Cd含量。

关键词: 水稻籽粒 来源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平原农田污染情况及油菜吸收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成都平原农田污染现状及油菜对农田土壤的吸收特征,在成都平原污染农田选取45个样点,通过田间实地取样的方法,研究了32个品种油菜的吸收特征及其生长农田土壤污染特征。结果表明:45个取样点中有19个样点土壤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用地二级污染标准,除广汉外,其余各市区农田土壤都存在污染威胁,尤以什邡为重;土壤有效含量随全含量增加而递增,两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土壤污染生物有效性系数随土壤pH值升高而降低,两者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试验所用油菜对土壤均有一定吸收累积作用,且不同品种差异显著;同一品种油菜富集能力主要受土壤含量的影响;绿星油99(德阳)、821(绵竹)、德油5号(彭州)和德油4号(什邡)分别为各市区筛选出的具有较强富集能力的适栽品种,也是试验中发现的最适合各市区作为农田污染修复植物的油菜品种。油菜籽粒富集能力主要受茎秆含量的影响,且在存赋能力的品种差异上均表现为茎秆大于籽粒。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污染 油菜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酶制剂对稻米中砷、、汞富集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7

摘要:目的研究一种酶制剂对成都平原稻米中砷、、汞富集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宜香优2115、川优6203、F优498、德优4727、深两优5814、深两优862、内5优玉香一号、蜀优217为参试品种,以6000 mL/hm~2在齐穗前5 d、齐穗后5 d用500倍稀释后叶面均匀喷施处理,比较不同品种稻米中的砷、、汞富集量。同时考察0、2700、5400和9000 mL/hm~2不同的施用量对宜香2115、川优6203、德优4727、F优498稻米中砷、、汞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稻米中砷含量和含量存在差异,汞含量多数处理低于检测的限制值0.05 mg/kg。不同的施用量对4品种稻米中的砷、汞影响较小,但对含量的影响在施用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互作间差异显著。结论以6000~9000 mL/hm~2在水稻抽穗前5 d、抽穗后5 d按照3000~4500 mL/hm~2用500倍稀释后叶面喷施,对稻米中富集量的降低效应最好。但对砷、汞富集量的降低作用不明显。同时,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采用该技术对稻米富集量的降低效果更好。

关键词: 酶制剂 重金属富集 稻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钝化剂对污灌区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

应用化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由海泡石、生物炭、腐殖酸组成的复合钝化剂以不同配比(0,0.1%,0.3%和0.5%)施入污灌区土壤后,通过进行土壤pH、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态的相关分析,测定小白菜、生菜、菠菜3种蔬菜的生物量及亚细胞中的Cd分布,揭示其作用机制和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加入复合钝化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有效态Cd含量降低,蔬菜内Cd含量降低;(2)复合钝化剂施用比相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为菠菜>生菜>小白菜;施用比为0.3%时,种植菠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菠菜的生物量增幅最大;(3)施用比为0.3%时,蔬菜可溶性组分中Cd含量增幅最大,细胞原生质体内Cd浓度显著降低,保证植物正常生理代谢。因此,施加0.3%的复合钝化剂并种植菠菜,是降低污灌区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污灌区 钝化剂 蔬菜 亚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为了解重金属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的影响,该研究测量了2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在4个胁迫处理浓度(0、1、5和10 mg/L)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长、主根长、苗鲜重、苗干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对胁迫的反应不同。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成苗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5 mg/L时最高。胁迫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根长>苗长>苗鲜重>苗含水量。在不同浓度胁迫下,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系间的相对根长、相对苗长、相对苗鲜重和相对苗含水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成苗率,除5 mg/L浓度下的相对成苗率达极显著水平外,品系间差异都不明显,说明幼苗生长比种子萌发对重金属胁迫更为敏感。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灰及配合施用镁和硅对土壤pH和有效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在低浓度污染土壤上,施用不同量石灰以及石灰与镁、硅配合施用对土壤pH和有效性的影响,寻求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有效实用技术措施。【方法】本研究分室内小量土壤(10g)培养试验和模拟田间的较大量土壤(1.5kg)网室培养试验,试验设置对照、4个石灰用量、4个石灰用量加镁和4个石灰用量加硅,共13个处理6次重复,淹水培养60d(室内)和120d(网室)并定期测定土壤pH和有效的变化规律。【结果】淹水后所有处理的土壤pH都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向中性趋近,初始pH越高的处理其最终pH降幅也越大。土壤有效含量的变化与土壤pH呈负相关。所有处理土壤有效的含量都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不同物料和组合对土壤有效含量的降低效果依次为石灰+Si>石灰+Mg>石灰,高量石灰处理明显优于低量石灰处理,石灰配施镁或硅能进一步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性。【结论】施用石灰能有效降低土壤的有效性,在石灰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硅或镁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 石灰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