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节节麦(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节节麦HWM-GS D~tx5与普通小麦HWM-GS Dx5亚基的AS-PCR鉴别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是小麦的重要储藏蛋白之一,决定小麦烘烤品质,其中HMW-GS Glu-D1位点与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工合成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继承了节节麦D基因组丰富的遗传变异,是高效利用野生祖先种优良基因的重要桥梁资源;近年来随着人工合成小麦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不断应用,来自节节麦类群的大量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类型越来越多的涌向普通小麦。而传统SDS-PAGE无法区分节节麦HMW-GS Dtx5和普通小麦Dx5亚基,鉴于此本研究利用节节麦HMW-GS Dtx5亚基和普通小麦HMW-GS Dx5亚基DNA序列之间存在的几个SNPs差异开发出等位特异PCR(allele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引物,通过PCR方法来区分两种不同来源的5亚基。结果显示,所设计出的两对引物都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目标条带,并且两对引物的扩增结果一致,含HMW-GS Dx5亚基的表现为阳性带,含节节麦来源的Dtx5亚基表现为阴性;同源性分析表明Dtx5亚基与Dx2亚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要高于Dtx5与Dx5之间的同源性。

关键词: 节节麦 普通小麦 Dtx5亚基 Dx5亚基 AS-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大穗大粒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是六倍体普通小麦D基因组的祖先,其自然类群中含有丰富的抗逆、高产基因,利用其与四倍体硬粒小麦合成的六倍体小麦在现代小麦育种中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本课题在野生节节麦类群中发现了大穗、大粒材料AT462,利用其作母本与节节麦材料AT18(强分蘖)杂交;构建了F2、F3群体,通过调查亲本和群体单株的穗长、小穗数、粒长、粒宽和粒重等表型,对这些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在F2和F3群体中,粒重、粒长与穗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穗长与粒宽之间在两个群体中的平均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1,粒重与小穗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2,表明节节麦大粒相关性状不受穗长的影响,受小穗数影响也较小;(2)采用F2单世代分离分析的方法对节节麦AT462×AT18的F2群体大穗、大粒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其中穗长受2对具有加性效应的主效基因控制;粒重和小穗数均同时受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互作效应控制,其中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粒长、粒宽均受2对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以及互作效应控制,且三种效应较为均衡。这说明控制节节麦粒重、穗长、小穗数等产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加性效应在遗传中占主导地位,在育种中较易利用,且其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达0.9。

关键词: 节节麦 大穗 大粒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4份天然加倍形成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4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SHW-Z1,SHW-Z2,SHW-Z3,SHW-Z4的HMW-GS分别为6+8、5+12;6+8、5+10;6+8、5+12和6+8、5+10。其中,6+8亚基来自硬粒小麦;5+12,5+10亚基分别来自节节麦As60与As65。硬粒小麦和节节麦的HMW-GS呈共显性遗传,在合成六倍体小麦背景中均得到了表达,且没有出现变异。表明可通过节节麦与二粒小麦杂交并天然加倍的途径创造桥梁种质,将节节麦的优质HMW-GS基因引入普通小麦。

关键词: HMW-GS 节节麦 合成六倍体小麦 品质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DNA指纹关系所揭示的古代中国与西方农业技术交流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分子指纹方法分析了来自伊朗和新疆的野生类型节节麦以及中国黄河流域(陕西、河南)杂草类型节节麦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伊朗节节麦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其次为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和新疆的节节麦;遗传相似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黄河流域的杂草类型节节麦与来自伊朗不同地区的野生型节节麦之间有密切亲缘关系.因此,我国的杂草类型节节麦可能根源于节节麦的多样性中心伊朗,而后作为伴生杂草随着栽培普通小麦的东传而进入中国古代的腹地中原地区.这一结论从DNA分子水平上为普通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个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证据,也揭示了丝绸之路对东西方农业及其技术交流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节节麦 普通小麦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农作物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节节麦是普通小麦的供体祖先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2个小麦D染色体组特异微卫星标记,对国内外的85份节节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8.86个。节节麦染色体间平均等位变异顺序为6D>2D>5D>1D>7D>3D>4D;22个标记揭示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分布在0.3385和0.8129之间,染色体间大小顺序为1D>5D>2D>4D>3D>6D>7D。研究表明,85份节节麦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为节节麦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节节麦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102份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杂交,分析了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可杂交性,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能力变异很大,从0%~72.49%;其中有11份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率超过50%以上,1份人工合成小麦YAR/Aegilops tauschii518的杂交结实率达到72.49%,与中国春相似。通过比较同一个硬粒小麦与不同节节麦或同一个节节麦与不同硬粒小麦的可杂交性,发现硬粒小麦和节节麦都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可杂交性具有较强的作用。本实验所筛选的具有高亲和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可作为远缘杂交的新材料,用于转育小麦近缘属种优良基因。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黑麦 节节麦 可杂交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麦A、B基因组特异SSR标记扩增节节麦D基因组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节节麦SQ-214、中国春(CS)和四川育成品种SW3243为材料,利用192个小麦A和B基因组特异SSR标记,对节节麦D基因组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有130个特异SSR标记(67.70%)可以在只含D基因组的节节麦上扩出产物,并对扩增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节节麦 普通小麦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关键词: 节节麦 条锈病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麦42”和“川麦43”的遗传差异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川麦42”和“川麦43”是源于CIMMYT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姊妹系,具有高产、高抗条锈等特征。本实验利用小麦A、B、D基因组上的91对引物对“川麦42”和“川麦43”进行了SSR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91个SSR标记位点中有61个位点“川麦42”与“川麦43”多态性一致,占位点数的67.03%;有30个位点两个品种存在多态性差异,占位点数的32.97%;30个差异位点在A、B和D三个基因组的分布频率(占该基因组被检测位点数)不一致,其中A基因组分布最多,B基因组分布最少,其顺序为A>D>B。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川麦42” 硬粒小麦 节节麦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条锈和白粉病节节麦资源SQ-214遗传背景的SSR标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四川地方品种中国春(CS)和育成普通小麦品种SW3243为对照,选用D基因组118个SSR标记,对双抗(条锈、白粉)节节麦资源SQ-214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节节麦SQ-214与中国春在D基因组上91.50%的SSR位点有差异;与SW3243的位点88.96%有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SQ-214高抗条锈衍生系遗传背景中节节麦片段(或遗传位点)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节节麦 普通小麦 D基因组 基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