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氨挥发(模糊匹配)
4条记录
水稻秸秆和脲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尿素、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和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分两次施用,基肥期施60%,薹肥期施40%。通过通气法测定油菜地氨挥发量,并且分小区测定油菜产量。【结果】水稻秸秆用量从0增加到8000 kg/hm~2时,油菜地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4.67 kg/hm~2增加到8.60 kg/hm~2,而且随着秸秆用量的增加,氨挥发的损失也增加。添加1%NBPT后,油菜地氨挥发损失率显著下降,而且基肥期相比于薹肥期下降更明显。与传统施肥对比,秸秆用量为8000 kg/hm~2时才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但是水稻秸秆还田联合添加1%NBPT之后,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8000 kg/hm~2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而且秸秆用量越多产量越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NBPT用量为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8000 kg/hm~2左右时,油菜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关键词: 氨挥发 水稻秸秆 脲酶抑制剂 油菜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紫色土大白菜季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紫色土丘陵区水稻–大白菜轮作模式下,大白菜季产量、氨挥发损失通量及影响因素,可为四川省紫色土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大白菜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试验。结合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设定了6个施氮肥水平,施氮量依次为N 0、112.5、150、187.5、225、300 kg/hm~2,氮肥均等量分为基肥和追肥,分两次施用。采用密闭室连续通气法对大白菜地进行田间原位氨挥发测定。测定在基肥和追肥施用之后的第1天开始,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进行测定,连续测定14 d(降雨停止测定),直至检测不到氨挥发。成熟期调查大白菜产量和全氮含量。【结果】大白菜季施氮总量从0增加至300kg/hm~2时,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2.27 kg/hm~2增加至22.72 kg/hm~2。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分别从0增加到150kg/hm~2时,基肥后氨挥发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08 kg/hm~2到23.58 kg/hm~2,显著高于等量追肥后的氨挥发总量(0.21~2.83 kg/hm~2),这与基肥施用时期温度高于追肥施用时期的温度有关。随施氮量增加,大白菜产量增加,但从N 187.5 kg/hm~2增加至300 kg/hm~2时,大白菜产量增加不显著;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150kg/hm~2与187.5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187.5 kg/hm~2与225 kg/hm~2、300 kg/hm~2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结论】大白菜季氨挥发主要集中在施肥之后的两周之内,施肥量和温度是影响大白菜季氨挥发的主要因素。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等因素,施氮肥量为N 187.5 kg/hm~2时,大白菜的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关键词: 紫色土 大白菜 氨挥发 施氮量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盆地稻田氨挥发通量及影响因素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挥发是稻田氮损失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采用密闭室法对四川盆地稻田的氨挥发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达22~63 kg·hm-2,占施氮量的比例为14%~19%,是稻田氮损失的重要途径。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稻田氨挥发量与田面水温度和p H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控制田面水温度等措施控制氨挥发。稻田NH3挥发主要发生在10:00-18:00之间,超过全天挥发量的2/3。8:00-10:00与18:00-20:00 2个时间段的氨挥发通量平均值和全天氨挥发通量平均值很一致,是测定氨挥发的最佳时间。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稻田 氨挥发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田面水含氮量对紫色土丘陵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土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四川省丘陵区紫色土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112.5、150、187.5、225 kg/hm2)稻田氨(NH3)挥发特征及田面水含氮量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后的1~3天内出现NH3挥发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r=0.916 6***)。通过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占施氮量的比例为29.4%~38.0%。施氮肥后稻田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迅速升高,稻田NH3挥发速率与田面水中的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观测期内的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 9、0.841 2和0.881 3。因此,控制施氮量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可溶性氮和总氮浓度,以此来减少紫色土丘陵区稻田NH3挥发损失。

关键词: 紫色土 稻田 氨挥发 施氮量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