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模糊匹配)
21条记录
水稻秸秆和脲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紫色丘陵区水稻秸秆还田和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磷酰三胺[NBPT, N-(n-butyl)thiophosphrictriamide]联合使用对油菜地氨挥发通量、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定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处理、尿素、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尿素+2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5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和尿素+8000 kg/hm~2水稻秸秆+1%NBPT,尿素分两次施用,基肥期施60%,薹肥期施40%。通过通气法测定油菜地氨挥发量,并且分小区测定油菜产量。【结果】水稻秸秆用量从0增加到8000 kg/hm~2时,油菜地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由4.67 kg/hm~2增加到8.60 kg/hm~2,而且随着秸秆用量的增加,氨挥发的损失也增加。添加1%NBPT后,油菜地氨挥发损失率显著下降,而且基肥期相比于薹肥期下降更明显。与传统施肥对比,秸秆用量为8000 kg/hm~2时才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但是水稻秸秆还田联合添加1%NBPT之后,水稻秸秆还田量为2000~8000 kg/hm~2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而且秸秆用量越多产量越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单季氨挥发损失总量,NBPT用量为1%时,水稻秸秆还田量8000 kg/hm~2左右时,油菜产量和环境效益最佳。

关键词: 氨挥发 水稻秸秆 脲酶抑制剂 油菜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水田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探明减量施氮对冬水田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冬水田区直播杂交稻的科学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杂交稻品种川康优6276和迟熟杂交稻品种内6优107为材料,设置3个施氮处理(N1,常规施氮180 kg/hm2;N2,减量施氮153 kg/hm2;N0,不施氮,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区减量施氮对免耕直播杂交稻产量有显著影响。与N0相比,N1、N2处理杂交稻产量分别提高了49.4%~51.4%、46.7%~47.7%;N2处理施氮量较N1处理虽减少15%,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7.3%~14.1%和13.9%~16.5%,且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与N1相比,N2处理有效穗数、颖花量分别减少8.0%~11.0%、2.8%~5.4%,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提高了3.2%~9.1%、1.2%~2.7%;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齐穗后、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减少4.6%~9.6%、3.6%~5.9%、0.5%~7.8%、4.2%~4.7%,但收获指数提高了2.7%~2.8%。因此,冬水田减施15%氮肥可实现免耕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冬水田 免耕 直播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控释肥对糯玉米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探讨缓控释肥对糯玉米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缓控释肥在糯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以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为肥效对照,研究了缓控释肥对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施氮量减少14.37%,鲜苞产量提高12.32%,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增加,鲜苞和秸秆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鲜苞吸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6.40%,采收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25.37%。缓控释肥较常规施肥虽然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次数,但能够显著增加行粒数,改善穗部性状,明显提高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适宜在成都平原糯玉米种植中应用。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缓控释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稳产减氮潜力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化肥减施、规模化生产提质增效背景下,在成都平原水稻—小麦轮作、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上,建立以氮素调控为核心的周年养分管理技术是兼顾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方法】选取可代表成都平原地力条件的典型稻麦、稻油轮作田进行了2年田间试验,在该区域水稻季、小麦季和油菜季的平均施氮量基础上设置减氮15%和减氮30%处理,并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分别设置适宜基追比。【结果】2年田间试验表明,在当前成都平原地力条件下,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季减氮15%,小麦季减氮15%的水稻籽粒产量、小麦籽粒产量及系统周年籽粒和氮肥利用率与100%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稻油轮作体系中,与100%施氮处理相比,水稻季减氮15%的水稻籽粒产量和周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油菜季减氮15%却显著降低了第2年的油菜籽粒产量。稻麦、稻油轮作体系在水稻收获后,0~60 cm土壤中存留的无机氮均以硝态氮为主,以0~20 cm表层含量最高。【结论】成都平原水旱轮作体系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季和小麦季在平均施氮量的基础上有减氮15%的潜力;稻油轮作体系中水稻季亦可减氮15%,油菜季的减氮潜力还有待更长期的试验提供依据。应注意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季的氨挥发损失。

关键词: 稻油轮作 稻麦轮作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栽培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多维度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四川盆地丘陵区受季节性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水稻产量低而不稳,氮肥利用率低。采用水稻覆膜综合管理(IR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探讨IR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区域制定高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传统氮肥利用率(NUEtra)计算方法的质疑和讨论,国内外已有许多改进的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选择有广泛影响的氮肥有效率(NFAR)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包括15N示踪法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15N)和长期定位试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long-term)]计算方法,多维度地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采用IRM的水稻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更科学地认识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更能指示氮肥利用状况的指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IRM后,NUEtra15N利用率(15Nuse)、NFAR、RNUE15N和RNUElong-term均显著提高,15N损失率(15Nloss)在相同施氮量下减少7.9~11.8百分点。相对于NUEtra,NFAR、RNUE15N和RNUElong-term综合考虑了土壤氮、肥料氮和作物吸收氮,更准确地反应了氮肥的实际利用效果。IR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氮肥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通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综合比较,本研究认为在采用15N示踪法情况下,用RNUE15N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出当季氮肥利用率;在未采用15N示踪法的情况下,用RNUElong-term计算方法更能指示多年累积施肥的氮肥利用率,但需要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来准确定量土壤氮库的变化。

关键词: 水稻覆膜栽培 氮肥利用率 氮肥有效率 肥料真实利用率 四川盆地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高温高湿稻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高温高湿稻区氮肥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典型的高温高湿稻区四川省泸州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6个密度与施氮量组合,分别为低密高氮(习惯移栽密度16.5万穴?hm-2,施氮量为180 kg?hm-2,LDNck)、低密减氮15%(LDN-15%)、低密减氮30%(LDN-30%)、增密减氮15%(增密27%, HDN-15%)、增密减氮30%(HDN-30%)和低密不施氮(LDN0)。结果表明:不同密肥组合对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LDNck相比,HDN-15%和HDN-30%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4.3%~4.9%和2.3%~3.6%,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每穗粒数、结实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花前干物质转运对产量的贡献率和收获指数上。LDN-15%和LDN-30%杂交稻产量较LDNck分别降低2.3%~2.5%和4.8%~5.0%,较低的有效穗、干物质、花后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HDN-15%和HDN-30%杂交稻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氮素吸收量低于LDNck处理,但其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效率、花前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LDNck处理,因而HDN-15%和HDN-30%处理每生产100 kg稻谷需氮量分别减少6.8%~8.4%和9.0%~9.9%。与LDNck处理相比, HDN-15%和HDN-30%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6.7%~37.4%和55.5%~60.4%、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2.8%~23.5%和46.3%~48.2%、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5.6%~12.0%和17.0%~20.0%。可见,在高温高湿稻区杂交稻生产上宜采用栽插密度为21.0万穴?hm-2和施氮量为126~153 kg?hm-2的组合。

关键词: 杂交稻 增密减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高温高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测苗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提高直播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直播水稻生长期和养分吸收均不同于传统插秧稻。本研究比较了直播稻不同品种对苗期定氮综合氮素管理措施的响应,以期为直播稻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普通常规稻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两种氮肥调控处理:"一基多追"(即基肥、苗肥、分蘖肥、穗肥,N1)和"无基多追"(即氮肥不基施,中后期采用测苗定氮综合氮肥管理技术,N2),以不施氮为对照(N0)。于分蘖中期、幼穗分化期、齐穗期,采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叶片SPAD值。于收获期,取样测定氮磷钾含量,调查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施氮量减少了33.3%~40.0%,直播稻产量并未出现显著下降;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提高了48.9%、56.7%、11.9%;N2处理直播稻氮、钾吸收量平均分别降低了10.8%、5.8%;生产1000kg稻谷氮、钾需求量平均分别降低了9.4%、4.0%,磷吸收量和生产1000 kg稻谷磷需求量与N1处理相当。与普通杂交稻和普通常规稻相比,相同氮素管理措施下,超级杂交稻产量平均增加了11.7%,氮、磷、钾吸收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1.5%、37.7%、17.5%,每生产1000 kg稻谷氮、磷、钾需求量平均分别增加了8.9%、24.3%、6.5%。超级杂交稻较高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较低的氮、磷、钾收获指数是其生产单位稻谷氮、磷、钾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直播稻基肥不施氮,中后期采用测苗定氮综合氮肥管理技术,不仅可以减少1/3的氮肥投入量,还可维持直播稻较高的产量,减少生产1000 kg稻谷的需氮量和需钾量,提高氮肥效率。超级杂交稻比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更适合采用测苗定氮综合管理技术。

关键词: 直播稻 超级杂交稻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侧深施氮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氮肥机械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机插水稻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和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N0)、尿素撒施(CUB)、尿素机械侧深施(CUM)、控释尿素撒施(CRUB)和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测定水稻物质生产特性、氮素积累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年各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的影响基本一致。与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稻谷产量;2017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效率(NAE)和稻谷产量分别增加3.22%、17.50%、46.00%、17.79%和3.72%,2018年相应增幅分别为8.77%、13.27%、32.07%、12.74%和3.32%。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2017年NRE和NAE分别增加17.91%—43.14%和19.61%—37.39%;2018年NRE和NAE分别增加53.80%—54.10%和21.11%—35.11%。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4.46%—6.95%(2017年)、5.55%—8.11%(2018年);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更多有效穗数和颖花总量。齐穗至成熟期,CRUM处理茎叶鞘氮素积累量和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TNT)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此外,在穗分化期和齐穗期,相比其他施氮处理,CRUM处理的氮素积累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结论】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是一种能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有效施肥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控释尿素 侧深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直播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18

摘要:为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德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4种施氮量,即N180—纯氮用量为180 kg·hm~(-2),N210—纯氮用量为210 kg·hm~(-2),N240—纯氮用量为240 kg·hm~(-2)和N0—纯氮用量为0 kg·hm~(-2);副区因素为种植密度,即行距×株距为25 cm×20 cm、25 cm×16 cm和25 cm×12 cm,分别记为D20、D16和D12;测定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结果表明,与N180处理相比,N210和N240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4. 14%和12. 84%,产量分别提高8. 42%和10. 05%。施氮量从180 kg·hm~(-2)增加至240 kg·hm~(-2),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而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均逐渐降低。N180和N210处理中,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明显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可见,川西平原粳稻种植推荐施氮量为180~210 kg·hm~(-2),种植密度为25 cm×(12~16) cm。

关键词: 施氮量 种植密度 粳稻 稻谷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播条件下氮素调控对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素调控对直播超级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以普通常规稻、普通杂交稻、超级常规稻和超级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氮素调控大田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N0)、习惯施氮N1(基肥、苗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60、60、60、45 kg·hm-2)、测苗定氮施肥N2(基肥、苗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分别为30、60、45、30、15 kg·hm-2)和N3(苗肥、分蘖肥、穗肥、粒肥分别为30、60、45、15 kg·hm-2),探究直播超级稻产量、产量构成、氮素吸收、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对不同氮素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与普通常规稻、普通杂交稻相比,超级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了12.2%、8.9%,超级常规稻产量分别增加了3.2%、0.3%。减量施氮下采用测苗定氮技术可提高直播超级稻产量,N2、N3较N1减氮20.0%~33.3%,产量增加了0.2%~0.7%,增产优势主要表现为每穗粒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N2产量略高于N3,其增产优势在于较高的有效穗和干物质产量。N1氮素总吸收量较N2、N3高,但其籽粒氮素分配比例较低,稻草氮素分配比例较高。与N1相比,N2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AEN)、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吸收利用率(REN)平均增加了28.9%、25.8%、7.0%,N3平均增加了50.8%、50.2%、13.6%。综上,减少基肥、苗肥的施氮量并结合测苗定氮施肥技术可实现成都平原直播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协同提高。本研究为直播超级稻生产中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直播 超级稻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