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丹参(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四川丹参主要病虫草害及绿色防控措施

四川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丹参作为我国一种传统中药,在四川种植历史悠久.丹参因具有多种药用活性成分而深受市场青睐,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明显,种植丹参可作为农村致富增收的途径之一.文章根据四川丹参主要种植基地的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结合种植区域农事管理、地理环境和气象状况等提出针对性绿色防控措施,以期提高四川丹参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丹参 病虫草害 绿色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丹参生长和药用成分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川丹参1号"为试材,采用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在底肥中施入不同比例氮磷钾对丹参各部位生物量和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宜丹参生长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比例。结果表明:氮肥能增加丹参根条数以及根鲜质量,但过量的施用氮肥会抑制丹参酮类的积累;磷肥对株高存在抑制作用;钾肥对根长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以N3P2K2效果最好,在大田应用中,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肥参数分别为495、1 260、300 kg·hm-2

关键词: 丹参 氮磷钾 地上性状 根部性状 药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中市不同产区丹参种植现状调查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为初步掌握巴中市各区(县)丹参种植情况,深入了解巴中市丹参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对巴中市5个区(县)种植丹参的村镇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目前丹参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丹参产业想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除了科学的规划、逐步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外,还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种源混乱、方法各异、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关键词: 丹参 产量 品质 栽培技术 不同产区 四川巴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细菌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揭示中江县丹参连作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方法】在中江丹参GMP基地采取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正常生长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采用可培养和免培养技术细菌研究供试土壤的细菌类群变化。【结果】应用稀释分离法,从供试土壤中获得46株可培养细菌,16S rDNA-RFLP分析表明,在79%相似水平分为7个遗传群,对代表菌株16S rDNA进行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PCR-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丹参连作显著影响了土壤细菌类群,供试土壤细菌类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条带克隆测序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属于未培养细菌。

关键词: 丹参 连作 微生物类群 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波长叠加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丹参波长叠加指纹图谱和7种丹参指标成分同时定量进行研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4. 6 mm×100 mm,3. 5μm)色谱柱,以0. 1%甲酸的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10%~20%B; 5~20 min,20%~30%B; 20~25 min,30%~50%B; 25~40 min,50%~65%B; 40~45 min,65%~80%B; 45~46 min,80%~10%B; 46~50 min,10%B),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280,310,340 nm。运用波长叠加技术建立指纹图谱,并选取主要成分建立多指标测定方法。波长叠加指纹图谱体现了丹参250,280,310,340 nm特征吸收波长的指纹信息,17个不同来源的丹参样品与指纹图谱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相似度在0. 828~0. 936。确定了1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7个色谱峰,分别是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建立了丹参波长叠加谱指纹图谱,该方法简便可靠、耐用性好,可用于丹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丹参 高效液相色谱 波长叠加 指纹图谱 多指标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参线粒体和叶绿体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丹参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搜索,利用Primer3.0软件在线设计SSR引物,通过PCR扩增,筛选出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10对cpSSR引物和13对mtSSR引物,用于分析61份丹参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鼠尾草属植物种间的通用性。结果显示:(1)从2条基因组序列中搜索到32个cpSSR位点和24个mtSSR位点,其中叶绿体单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最多为31个,占96.9%,重复类型中以A/T形式的微卫星最为丰富。(2)2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SSR位点等位基因数是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6;预期杂合度(He)为0.346,高于双子叶植物的平均水平(He=0.19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8,大于0.250小于0.50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519,表明所采集的丹参呈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3)聚类分析表明,61份丹参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4~0.96之间,并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4处将61份丹参分为6个亚群:四川、山东和安徽省的丹参聚集在Ⅰ和Ⅱ亚群中,说明四川中江、山东和安徽地区的丹参亲缘关系较近,而来源于四川中江的丹参分布于所有亚群,表明四川中江的丹参具有丰富的多态性。(4)通用性检测结果显示,11对mtSSR引物在9种鼠尾草属中的平均通用性比率为64.63%,通用性较高;9对cpSSR引物在10种鼠尾草属中的平均通用性比率为44.66%,通用性较低;引物cp5p、cp8p和cp10p在野芝麻亚科植物属间的通用性较好。研究表明,开发的23对SSR引物在鼠尾草属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为该属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分化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关键词: 丹参 线粒体微卫星 叶绿体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通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丹参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条件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BK为基本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山东丹参、川丹参花粉离体培养,以花粉萌发率为响应指标,研究培养温度、蔗糖浓度、硼酸浓度与萌发率之间的响应面关系,优化花粉离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温度、蔗糖浓度和硼酸浓度对山东丹参和川丹参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响应面优化后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山东丹参BK+温度21.87℃+蔗糖151.20 g/L+硼酸273.83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90.30%;川丹参BK+温度26.28℃+蔗糖133.81 g/L+硼酸237.71 mg/L,花粉萌发率的理论值为68.19%。验证得到二者萌发率分别为89.65%、66.31%。试验确立的数学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偏差较小分别为-1.8%、-2.2%,可正确预测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丹参花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方法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丹参花粉体外保存、人工控制授粉、选育优良杂交新品种以及川丹参不育机制的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丹参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花粉 萌发率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中江丹参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PCR-DGGE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江县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正常生长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基础上,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土壤真菌类群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丹参土壤相比,患病丹参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60%、52%、18%、18%和45%。PCR-DGGE分析表明,连作导致患病丹参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真菌类群差异变小;对代表性条带克隆测序,结果表明Acremonium sclerotigenum,茎点霉属(Phoma sp.),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Chaetomium sp.为土壤中优势类群。说明土壤肥力退化及致病真菌是造成丹参连作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 丹参 连作障碍 土壤理化性质 真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丹菌质发酵工艺的初探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灵芝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灵丹菌质最适的发酵组合及工艺参数。方法由不同灵芝菌株与丹参药性基质组成不同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双向固体发酵,以菌丝长势,菌质药效、毒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发酵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灵芝菌株ZL30与丹参双向固体发酵时菌丝长势尤佳、菌质活血化瘀药效显著,为最优发酵菌株,其组合为最适发酵组合,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基质含水量70%、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60 min、发酵终点40 d。结论以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为原理和方法进行灵丹双向固体发酵及灵丹菌质的研发、利用,切实可行。

关键词: 双向固体发酵 灵芝 丹参 灵丹菌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材土传病害拮抗木霉的筛选与应用初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CSCD

摘要:用稀释平板法对 5 1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川红花等 10种主要川产道地中药材根际土样分离到 6 2个木霉菌株 ;木霉种群以哈茨木霉 (Trichodermaharzianum)为主 ,其次是桔绿木霉 (T .citrinoriride)和拟康氏木霉 (T .pseudokoningii)等。对峙法培养结果表明 ,木霉菌株T2 3,T5 6 ,T4 5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初步研究了T2 3,T5 6在田间对中药材的防病作用 ,木霉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川红花、丹参的出苗率 ,且对其幼苗具有促生作用 ,对川红花枯萎病和丹参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 5 0 %以上

关键词: 木霉 生物防治 土传病害 川红花 丹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