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egeneration(模糊匹配)
43条记录
川南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四川南部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品种的产量穗粒构成,本试验以近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区试和四川省区试审定的36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于2018—2020年在有代表性的江安、富顺、隆昌、泸县、南溪5个生态点,统一采用目前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高产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两季产量11000 kg·hm-2以上品种有内5优907、内香优138、内香优103等16个品种.头季稻穗粒性状对其产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F值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再生稻产量多元回归分析F值极显著(F值为22.18,n=180),且与两季总产量的关系极显著(F值为14.65,n=180).选择头季稻、再生稻、两季总产分别高于10000 kg·hm-2、4000 kg·hm-2和13500 kg·hm-2的43组高产数据,分析发现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y=12161-0.8676x,r=0.5572).由此可知,大穗型品种表现出头季稻高产、再生力相对较弱的特点,穗数型品种则具有再生力强和两季总产量较高的优势,两季总产量高的头季稻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230.72~257.85万·hm-2、穗粒数167.50~194.44粒、结实率78.80%~90.79%、千粒重22.60~29.33 g.本研究结果为川南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大面积生产的高产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四川南部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穗粒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东南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为了探明轻简栽培方式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为材料,于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不同栽培方式(翻耕移栽、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大田试验,分析了中稻-再生稻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间头季稻产量差异不显著。翻耕直播头季稻产量较翻耕移栽平均增加3.5%,免耕移栽头季稻产量与翻耕移栽相当。再生季产量表现为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的趋势,但各栽培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头季稻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较少,成熟期干物质较高而收获指数较低。翻耕直播再生季有效穗数较多而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较少。免耕移栽与翻耕移栽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干物质和收获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值差异较小,但经济效益差异较大。与翻耕移栽相比,翻耕直播、免耕移栽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0.4%和6.2%。可见,头季稻高产途径是培育足够的有效穗数和提高千粒重,再生季高产途径是在足穗的基础上,协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轻简化栽培技术具有节本、省工、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川东南地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轻简栽培 再生稻 经济效益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中丘陵区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了川中丘陵区覆膜条件下再生稻田的N_2O排放通量。试验设置覆膜单季中稻(SR)和覆膜中稻-再生稻(SR-RR)两个处理。结果表明:SR-RR处理中稻季有两个明显的N_2O排放峰,第一个排放峰出现时间较SR处理提前13 d,再生季出现N_2O排放最高峰,峰值为1 630.7μgN·m~(-2)·h~(-1)。全观测期内SR-RR处理N_2O排放量为5.63 kgN·hm~(-2),其中再生季N_2O排放量为2.35 kgN·hm~(-2),约占两季总排放的42%。SR-RR处理两季的N_2O排放总量比SR处理的单季排放量高246%(P<0.05)。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为10.4 t·hm~(-2),其中再生季产量为1.89 t·hm~(-2),约占两季稻谷总产量的18%,SR-RR处理两季稻谷总产量比SR处理高出22%(P<0.05)。SR-RR处理单位产量的N_2O排放量为0.54kgN·t~(-1),较SR处理增加184%(P<0.05)。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覆膜再生稻田N_2O排放规律及寻求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再生稻 N_2O排放 地膜覆盖 稻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移栽密度下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9

摘要:为了明确移栽密度和氮素调控对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产量形成特点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旌优127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四川泸州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移栽密度下,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高密(D3,24万丛/hm2)条件下,N2处理(测苗定氮施肥)施氮量较N1处理(225 kg/hm2)平均减少了7.8%,但其头季产量、 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却较N1处理分别增加了4.9%、15.4%和6.8%;随移栽密度的增加,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有效穗数呈增加趋势,每穗粒数呈下降趋势(除2017年再生季外);头季稻N1处理有效穗数较N2处理平均高了5.7%,但其每穗粒数和颖花量较N2处理分别低了9.2%和3.1%;再生季N2处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颖花量较N1处理分别高了10.2%、9.0%、18.2%.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头季稻米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了6.9%,但再生季平均降低了1.8%.不同密肥组合间杂交中稻头季、再生季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粒型差异较小,以D3 N2组合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本研究区域杂交中稻-再生稻生产体系中,头季移栽密度24万丛/hm2与测苗定量施氮技术搭配较为适宜.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头季稻花期阴雨下产量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作物研究 2017

摘要:为探明蓄留再生稻对水稻抽穗开花期遭遇阴雨灾害的补救作用,以20个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头季稻抽穗开花期遇连续阴雨情况下,研究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头季稻产量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头季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后头季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均显著提高,而且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高的品种,其在施氮后产量提高程度更大。再生稻产量可作为头季稻抽穗开花期受阴雨天气影响所致减产的产量补充,为水稻(中稻+再生稻)抗逆减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阴雨 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再生出菇模式的金针菇菌株比较试验

食用菌 2016

摘要:对引进5个金针菇新菌株,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再生法出菇模式的金针菇新菌株:川金12、F812,单产比对照8913分别增产19.7%、16.97%,川金12、F812粘连少、且不易开伞。

关键词: 金针菇 再生 出菇 菌株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魔芋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为材料比较不同灭菌方式对不同外植体的灭菌效果及生长的影响,不同激素浓度及组合对魔芋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探讨了固液2种培养方式对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球茎和根状茎均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外植体;魔芋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激素组合为MS+1.0mg/L 6-BA+1.0 mg/L NAA,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2.5 mg/L 6-BA+0.5 mg/L NAA或MS+0.5mg/L TDZ+0.1 mg/L NAA;液体培养更适合魔芋愈伤的继代增殖,其不定芽平均增殖率可达4.69。

关键词: 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再生体系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川谷优642、蓉优1015和川谷优7329为材料,于2014年进行模拟洪水淹没试验,研究"洪水"淹没时期、留桩高度、促芽肥用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受淹后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时淹没48 h,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3.6%和6.5%;开花后2 h和4 h受淹对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2)促芽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为105 kg/hm2的处理比施氮量为35 kg/hm2和70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33.5%和8.3%,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留桩高度及其与促芽肥施用量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3)受淹后叶面喷施"喷长精"和"美洲星"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喷清水相比,其再生稻产量分别提高15.2%和17.4%;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最高分蘖和结实率,但其每穗粒数居劣势,增产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调控技术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倍体枇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间及茎尖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萌发、伸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取材且茎尖大小为0.7 c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77.5%;初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5 mg/L,在此培养基上,三倍体枇杷茎尖萌发率高达91%;茎尖伸长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GA30.3 mg/L,平均芽苗高度可达4.9 cm;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Tryptone 750 mg/L,增殖系数为7.7;生根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 0.25 mg/L+IBA 2.0 mg/L,生根率为73.3%;三倍体枇杷组培苗移栽入腐熟有机肥∶园土∶锯末(1∶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3.67%。

关键词: 三倍体枇杷 茎尖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洲甜樱桃砧木‘SL64’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研究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欧洲甜樱桃砧木‘SL64’离体叶片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SL64’的组培苗叶片为试材,从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暗培养和叶片生理状态等方面对影响离体叶片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SL64砧木离体叶片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SL64’采用改良DKW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再生效果最好,显著优于MS、WPM和QL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为6-BA 2.5 mg·L-1+IBA 0.05 mg·L-1;接种后5℃下暗培养5 d、然后23℃下暗培养10 d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和不定芽再生率。【结论】通过以上条件的优化,建立了‘SL64’的高效离体再生技术体系,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为90%左右,平均每叶再生不定芽数达5~6芽。

关键词: 欧洲甜樱桃 ‘SL64’ 砧木 离体叶片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