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FLP(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双孢蘑菇和蘑菇的ITS-RFLP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 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产生多态性条带,但完全能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的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对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ITS-RFLP分析数据进行聚类结果为,在相似系数为0.615水平以下分为2个类群,并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开;在相似系数为0.915水平上,供试的11个野生和栽培双孢蘑菇菌株分为3个亚类群。

关键词: 野生 双孢蘑菇 蘑菇 ITS R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定位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认识长期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培肥和肥力演化的作用,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研究了稻麦轮作下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无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制度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肥明显影响土壤中的古菌组成。在长期施用氮肥+农家肥、氮磷肥和氮磷钾肥+农家肥处理的土壤中,古菌多样性指数低于农家肥、氮磷肥+农家肥、无肥、氮肥和氮磷钾肥处理。在DGGE图谱的基础上,分别选择种植水稻和小麦的氮磷钾肥处理土壤样品,对古菌克隆子的16S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水稻土古菌与各种土壤及水体环境的古菌极其相似。对DGGE图谱的聚类分析发现,不管是种植水稻还是小麦,8种施肥处理的古菌都聚在3个群里。种植水稻时,M和NPK处理下的土壤古菌聚成第一个群,NP处理下的聚成第二个群,另外5种施肥处理(NPKM,NM,CK,N和NPM)聚成第三个群。种植小麦时,NPKM和M处理下的土壤古菌聚成一个群,NP处理下的聚成第二个群,N、NPK、NM、NPM和CK处理下的聚成第三个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作物类型会影响土壤古菌群落结构。

关键词: 施肥制度 DGGE RFLP 古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4 8 2× 5 0 0 3的 16 6个F2 :3家系作为定位群体 ,采用 13× 13α 简单格子方设计 ,在成都、雅安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轴粗、粒深、30 0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等 12个经济性状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定位分析 ,共检测出 5 9个QTL ,每个性状检测出 3~ 8个QTL ,单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8 4 %~4 2 2 % ,每一性状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9 5 %~ 70 9%。 5 9个QTL分布于 10个连锁群的 33个标记区域 ,其中第 1、3连锁群较多 ,分别占 2 4 2 %、15 2 % ;33个标记区域中 19个区域作用单一性状 ,6个区域分别作用两个性状 ,4个标记区域 (bnlg10 83、bnlg10 35、bnl8 4 5a、csu16 )分别作用于 3个性状 ,3个标记区域 (csu9、phi0 5 3、phi0 2 2 )分别作用于 4个性状 ,nc0 12区域同时作用于 5个性状。

关键词: RFLP SSR 数量性状座位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4 8 2× 5 0 0 3的 1 6 6个F2 单株为作图群体 ,利用 1 35个RFLP探针和 1 31对SSR引物对亲本 4 8 2、5 0 0 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筛选出 1 0 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 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F2 群体分析 ,利用上述 1 0 9个RFLP标记和 81个SSR标记 ,构建了具 1 90个RFLP、SSR标记 1 99个标记位点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 ,覆盖整个基因组 2 984 1cM ,标记间平均间距 1 5 1cM。

关键词: RFLP SSR 遗传图谱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杂交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1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再生能力、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再生能力的6个QTL,影响产量的4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因子的Q个QTL,这些QTL的加性效应相对较小,均属微效基因。水稻再生能力与头季稻单株产量、每株穗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QTL定位分析的结果揭示了这种相关关系是由于控制这些性状的作用方向不同的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相同或相邻的区域上。

关键词: RFLP QTL 再生能力 谷粒产量 DH群体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