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赵颖文(精确检索)
51条记录
新时代我国小农户价值功能再审视、发展境况及现代化转型路径

决策咨询 2023

摘要:小农户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线,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更是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深刻辨析新时代我国小农户的价值功能、发展境况,并促其现代化转型,既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难点所在。

关键词: 小农户 价值功能 发展境况 现代化转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MDI分解模型的中国粮食主产区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农学学报 2023

摘要:深入分析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增产空间格局、作物结构、贡献因素,为维系其增长态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主产区粮食稳步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法,将主产区粮食总产量分解为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2种因素,分析其增产格局及增产贡献因素。从主产区粮食增产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北方主产区优于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重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北移趋势;增产结构上看,玉米为主要贡献品种,其次为小麦,稻谷贡献率最低;主产区粮食增产贡献因素来看,单产的贡献率高于播面的贡献率,且空间差异明显。分作物看稻谷和玉米的播种面积效应为正值,玉米大于稻谷,小麦的播种面积效应产生负向影响;3种作物的单产效应均为正值,小麦的单产效应最为显著,小麦>稻谷>玉米。面积增加和单产提高都对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产生了积极的贡献。对于主要依靠播面增加来提高产量的地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挖掘优势作物,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土地产出;对于单产贡献显著的地区,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区,形成集群化发展,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防止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主产区 粮食增产 空间格局 贡献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分化的多维特征及其发展应对

农业经济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农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差距等视角出发,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及其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辨析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合理分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措施,为推动四川农村居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行稳致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四川省 农村居民收入 多维分化 增收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玉米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应对策略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析中国玉米供需的耦合时空演变规律和机理,为调节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空间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重心模型、空间重叠性及莫兰指数,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角度探讨了2000年以来中国玉米供需形势的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动态耦合过程。【结果】(1)中国玉米供需总量实现了紧平衡—总体宽松—紧平衡的转变。玉米产量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特点,稳定在2.6×10~8 t。玉米消费量表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021年达到2.88×10~8 t。(2)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地理聚集特征在不断增强,供给区域的集中化程度高于消费区域。(3)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迁移的趋势,轨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两者距离表现为偏离—波动—聚拢的动态变化过程。(4)中国玉米生产与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不同省份的玉米生产与消费则表现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空间集聚特征。【结论】中国玉米供需空间匹配性逐年增强,其耦合特征变化与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政策和工业、畜牧业发展进程等表现出一致性。

关键词: 玉米 供需平衡 时空演变 耦合关系 特征分析 应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产区粮食增产影响因素及发展应对研究-基于南北主产区差异视角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及增产影响因素,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及制定差异化粮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拟借助集中度、基尼系数、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和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品种结构、增产贡献、资源承载、生产成本等诸多维度定量分析2000—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看,我国粮食增量95%以上来自主产区,其中北方主产区增产贡献更突出,尤其是山东、河南和黑龙江长期占据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前三位。(2)从不同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看,小麦、玉米、豆类生产重心长期稳定在北方主产区,稻谷、薯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主产区,但稻谷生产重心逐渐表现出向北迁移。(3)从粮食增产贡献因素看,主产区粮食增产主要依赖单产能力的提升,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61.16%,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源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单产的共同作用,南方主产区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产生负向效应,增产对单产和复种指数依赖度更高。(4)从粮食生产的资源承载力看,水土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长期未得到改善,北方主产区水资源约束日趋加强,南方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持续偏高。(5)从粮食生产成本变化及结构看,主产区粮食平均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其中北方主产区土地成本较高,南方主产区人工成本较高,北方主产区粮食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全国及南方主产区,且抬升速度略快于南方主产区。【结论】从构建产销区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和差异化补偿机制;严守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区域品种结构;夯实粮食增产科技支撑、促进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增产 影响因素 发展应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及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

摘要:目的:粮食增产贡献因素分析对于推动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2014-2019年期间四川省粮食增产情况及贡献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四川省粮食产量实现增产主要得益于水稻、玉米、薯类的增产,三者对于全省粮食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1.12%、66.38%、34.18%,薯类生产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作用不断提升.(2)单产和复种指数提升对于四川省粮食增产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单产提升对粮食的增产贡献达到90.94%,是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耕地变化和粮作比例变化对于粮食增产有着负向效应,特别是粮作比例的下降对于粮食减产的影响较为显著.(3)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于不同粮食品种的增产贡献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提出了四川粮食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增产;LMDI模型;贡献因素;粮食安全;四川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保障四川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与发展应对

粮食问题研究 2022

摘要:粮食安全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确保粮食安全对于维护西部乃至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在总结四川粮食安全成就的基础上,辨析新时期四川粮食安全形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保土地、攻单产、育劳力和强支撑这四个方面提出保障四川粮食安全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思考与应对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构性分化视角下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中国西部 2022

摘要:在“大国小农”的国情下,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这也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不同于高度自相似的传统小农户,现阶段我国小农户已产生了明显分化,与传统小农户有着迥然不同的属性。以结构性分化的小农户嵌入现代农业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小农户结构性分化的成因及其类型,把握不同类型小农户行为逻辑特征及其差异性,解析异质性农户在嵌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建议为异质性农户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创新探索异质性农户组织化衔接机制、提供契合异质性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以切实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结构性分化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成渝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基础、挑战及其战略选择

决策咨询 2022

摘要:成渝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成渝农业协同发展中仍然面临着粮猪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供压力、农业产业结构同构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及服务效能偏低、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内生激励不足等问题。建议成渝地区基于问题导向,明晰新时期区域农业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创设区域农业政策协同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落地落实、着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农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成渝农业朝着更高质量协同发展。

关键词: 成渝农业 高质量发展 战略选择 新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煤炭资源型城市环境效率及其环境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山西省1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绿色环境效率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效率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异质性环境污染排放角度出发,选取了四种环境压力指标,采用非径向的Slacks Based Model(SBM)模型和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山西省2003—2016年11个地级市的环境效率和环境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山西环境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维持现有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山西省整体的环境效率仍有25.31%的改进潜力;中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值高于北部与南部地区,但是三大区域的环境效率值都呈下降趋势。(2)山西省环境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4.63%,其中技术效率对环境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负效应,而技术进步是环境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3)环境规制与环境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环境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 环境压力 环境生产率 SBM模型 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