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因型和外植体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余桂容 1 ; 宋军 1 ; 徐利远 1 ; 张莲 1 ; 蒋云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外植体;继代次数;离体培养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2 年 10 卷 03 期

页码: 49-5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建立适合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离体培养体系,本实验用14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的小麦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研究,通过培养基激素的变化,寻找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基因型及培养基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中09P200和SH905在小麦离体培养中反应较好,幼胚愈伤组织绿原基分化率和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0mg/L水解酪蛋白、100mg/L脯氨酸和2.0mg/LKT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成苗效果较好,所有供试基因绿原基分化率、成苗率平均分别为31.93%和14.42%;另外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继代次数的改变,筛选各外植体最适合遗传转化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幼胚继代两次、成熟胚继代三次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绿原基分化率,且此时的愈伤组织是遗传转化较理想的受体材料。

  • 相关文献

[1]Mirabolano29C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李洪雯,LIU Jian-jun,刘建军,CHEN Ke-ling. 2011

[2]豇豆组织培养繁殖研究. 商宏俐. 1992

[3]~(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宋军,徐利远,陈谦,张莲,余桂容. 2015

[4]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 曾祥忠,刘学军,张福锁. 2002

[5]小麦基因型间籽粒镉积累及低积累资源筛选. 张庆玉,张冀,田丽,雷建容,喻华,杨武云. 2010

[6]基因型与环境对小麦戊聚糖含量及RVA黏度的影响. 杨梅,蒲宗君,郑文寅,张文明,姚大年. 2011

[7]蓝莓莱格西组培苗繁殖技术研究. 王军,补学梅,冯水琴,董顺文. 2016

[8]安县魔芋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丁凡,余金龙,余韩开宗. 2017

[9]黑琥珀李半木质化嫩梢离体快繁研究. 陈克玲,宋兴荣,鲜小林. 2005

[10]水稻矮秆突变体丛矮SC-1的表型特征和株高遗传分析. 王家银,张安中,张志雄,周贤明. 1992

[11]脱毒砧木Mirabolano 29C无性繁殖初探. 陈克玲,刘建军. 2003

[12]不同培养条件下多胺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张勇,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熊丙全,曾明. 2007

[13]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傅玉凡,王大一,谭文芳,杨春贤,张启堂. 2010

[14]镉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和镉吸收的影响. 冯文强,秦鱼生,涂仕华. 2013

[15]低剂量~(60)Coγ急性照射紫色甘薯苗的生长效应. 彭梅芳,谭文芳,王大一,阎文昭. 2013

[16]丘陵黄壤区不同土层厚度下3个玉米品种花后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高强,刘晓军. 2005

[17]金针菇双单杂交的遗传分析. 祁丽萍,鲜灵. 2012

[18]杂交水稻基因型与主要性状稳定性研究. 谢戎,邓锡洪,罗光才,赵甘林. 1993

[19]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种群遗传多样性. 李颖,张敏,彭化贤,席亚东,徐成勇,刘波微. 2010

[20]杂交中稻氮肥高效利用与高产组合的植株形态特征研究. 熊洪,张林,朱永川,唐有才,周兴兵,郭晓艺,刘茂.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