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培勋 1 ; 万洪深 1 ; 郑建敏 1 ; 罗江陶 1 ; 蒲宗君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籽粒硬度;PIN基因;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53 卷 012 期

页码: 2321-23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PIN(puroindoline)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蛋白家族,对控制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功能.分析小麦PIN家族成员在全基因组的分布、结构及进化,研究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异性以及在不同硬度种子的表达模式,为阐明小麦PIN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基因和大麦HIN基因,利用BLASTP和HMM方法,在最新发布的小麦中国春参考序列中鉴定小麦PIN基因家族成员.利用UniProt、URGI、PFAM、CDD、expVIP等数据库,采用Clustal X、MEGA 7.0、ExPASy、MEME、GSDS、TB tools、GraphPad Prism5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TaPIN基因家族在不同籽粒硬度小麦样品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出19个小麦PIN基因,集中成簇分布于第1、5和7染色体同源群,编码148—32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相对分子量为16.39—37.19 kD,等电点为6.35—9.34.通过结构域和系统发育分析,可将19个TaPIN基因分为A和B两大类.大部分TaPINs基因仅有1个外显子,没有内含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其上游序列包含大量抗逆和种子发育相关的调控元件.转录组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在小麦籽粒中相对表达量很高,而在根茎叶等其他组织几乎不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各基因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TaPIN9和TaPIN10表达量较高.随着小麦籽粒硬度降低,TaPIN9和TaPIN10表达上调,且表达比例增加,而TaPIN16和TaPIN6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结论]小麦籽粒硬度的调节以Pina和Pinb为主,该基因家族其他成员也具有相同结构域,推测也具有相似功能,但受表达量低的限制,对籽粒硬度影响较小.从该基因的进化关系看,粗山羊草与小麦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燕麦、黑麦和大麦.

  • 相关文献

[1]四川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鉴定. 郑建敏,伍玲,李俊,万洪深,杨漫宇,罗江陶,刘廷辉,杨开俊,蒲宗君. 2018

[2]两个不同籽粒硬度小麦的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刘培勋,马小飞,万洪深,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2020

[3]东亚和北美裸大麦(青稞)籽粒硬度基因HINA的分子进化分析. 赖运平,余毅,冯宗云. 2018

[4]藜麦SP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陈紫岩,林参,尹航,张豪杰,魏真真,余希文,吴传万,李茹. 2022

[5]水稻B-box锌指蛋白基因OsBBX26的 克隆及表达分析. 邓军,罗正良,朱菲莹,陈希,方勇,任鄄胜,任光俊,高方远. 2020

[6]暗紫贝母鲨烯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王威威,李德鑫,李秋娥,廖海,张富丽,周嘉裕. 2021

[7]抗条锈病小麦新材料的选育及遗传分析. 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 2001

[8]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陈文芳,郭井泉,刘宇,束春花,李延奇,周小刚,张平磊. 2004

[9]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李朝苏,吴春,李生荣,黄辉跃,王常玲. 2012

[10]川中丘陵区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吴萧. 2001

[11]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卿明福,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郑家国,姜心禄,吴婕,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005

[12]小麦加工品质在四川生态区表达研究. 邹裕春,杨武云. 2003

[13]成都平原周年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黄钢,高世菊. 2007

[14]阔世玛3.6﹪WG对各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陈文芳,郭井泉,刘宇,束春花,李延奇,周小刚,张平磊. 2004

[15]利用RIL群体研究1.5+10HMW-GS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和产量的潜在影响. 杨武云,田纪春,李朝苏,李俊,陈放. 2007

[16]稻草覆盖还田对小麦机播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汤永禄,吴春,黄钢,吴晓丽. 2012

[17]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徐利远,瞿世洪,余桂容,尹春蓉,岳春芳. 2000

[18]振兴小麦栽培研究之我见. . 1996

[19]川辐系列小麦品种品系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 宣朴,瞿世洪,尹春蓉,郭元林. 1996

[20]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7的抗条锈病SSR分子标记定位. 魏会廷,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