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2008-2016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品系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江陶 1 ; 李式昭 1 ; 万洪深 1 ; 杨漫宇 1 ; 李俊 1 ; 杨恩年 1 ; 蒲宗君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品质;育种;相关系数;标准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7 年 37 卷 04 期

页码: 513-5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四川省小麦品质育种进展,对四川省2008-2016年区试的130个品系(274个样品)的品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不同品质分类标准评价了供试四川小麦达标现状。结果表明,四川2008-2016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的容重为789±34g·L~(-1);粗蛋白含量为13.83%±1.69%,降落数值为238±93s,沉降值为38.4±11.7mL,湿面筋含量为28.0%±4.4%,吸水率为57.0%±5.3%,形成时间为3.1±2.5min,稳定时间为4.3±3.9min,弱化度为126±51F.U,粉质质量指数为57±42,评价值为45±13,最大抗延阻力为371±193E.U,延伸性为172±28mm,能量为84.4±40.7cm~2,拉伸比值为2.33±1.31,硬度指数为57.1±9.1。其中,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变异系数高达89.99%和80.16%。年度间比较发现,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容重、降落数值、吸水率和硬度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根据国家及省级品质评价标准,四川2008-2016年130个小麦区试品系中,均存在较大比例同一品系各项指标间强、中、弱筋层次交错不协调的现象,达标品系以中、弱筋小麦为主。总体而言,四川小麦品质改良趋向弱筋化。

  • 相关文献

[1]川麦44及其9个衍生品种比较分析. 罗江陶,万洪深,李式昭,杨漫宇,李俊,杨恩年,刘于斌,蒲宗君. 2018

[2]小麦单倍体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徐利远,瞿世洪,余桂容,尹春蓉,岳春芳. 2000

[3]多重易位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及细胞学鉴定. 杨足君,杨武云,杨恩年. 2018

[4]两个抗旱小麦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周庭莲,杨武云. 1999

[5]源于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川麦42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杨武云,胡晓蓉,余毅,邹裕春,李青茂. 2004

[6]收获指数在小麦高产育种中的应用. 宋荷仙,李跃建,冯天铭. 1989

[7]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川麦602. 郑建敏,罗江陶,蒲宗君. 2018

[8]绵阳(绵麦)系列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 任勇,陶军,欧俊梅,杜小英,李生荣,刘登才. 2014

[9]小麦新品系郑州9023品质特性在四川生态条件下的遗传表达研究. 蒲宗君,雷激,余东梅,胡琳,许为钢. 2002

[10]小麦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余敖,任勇,李生荣,周强,陶军,欧俊梅,杜小英,何员江. 2015

[11]不同施药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李朝苏,吴春,马孝玲,黄钢. 2012

[12]成都平原周年耕作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持续效应. 李朝苏,吴春,马孝玲,黄钢. 2012

[13]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 吴元奇,朱华忠,李朝苏,李生荣,郑传刚,袁继超,余秀芳. 2010

[14]浅析高产白皮抗病新品种川麦605. 杨小东,郑建敏,罗江陶. 2021

[15]17个玉米新选系的杂优类群及主要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黄宁,徐克成,张吉海,李志龙,刘卫,余世权. 2013

[16]四川及南亚水稻品种杂种一代农艺性状的分析. . 2016

[17]评价方法对层孔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甘炳成,彭卫红,黄忠乾,谭伟. 2014

[18]抗氧化桑黄真菌筛选及抗氧化能力评价. 甘炳成,彭卫红,黄忠乾,谭伟. 2014

[19]桑蚕品种生产鉴定方法标准的研究. 周金钱,陶鸣,肖金树,陈涛,赵巧玲. 2009

[20]试论印度鲜茧交易计价与我国评茧方法改革. 胡祚忠.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