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四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及I.trifida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俊彦 1 ; 赵珊 1 ; 李明 1 ; 张聪 1 ; 屈会娟 1 ; 杨松涛 1 ; 乔帅 1 ; 谭文芳 1 ; 王大一 1 ; 蒲志刚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8 年 17 期

页码: 5667-56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ISSR以及在甘薯中报道较少的3种分子标记技术SCoT、CDDP、CBDP,分别对46份甘薯及其近缘属I.trifida进行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的单引物平均扩增片段数和扩增多态性均优于目前甘薯研究中常用的ISSR分子标记。4种标记分析结果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异范围0.36~0.92,各分子标记获得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差异不大。利用全部分子标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参试材料之间差异较明显。甘薯与I.trifida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较大。在不同甘薯品种之间,除少部分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大外,大部分甘薯品种间的差异较小。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SCoT、CDDP、CBDP 3种分子标记可应用于今后甘薯及其近缘属分子标记研究,更好的发掘甘薯及其近缘属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利用I.trifida与栽培甘薯较大的遗传差异,丰富栽培甘薯遗传多样性,将对甘薯育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利用AFLP构建甘薯连锁图及淀粉含量QTL定位. 王大一,谭文芳,吴洁,阎文昭. 2010

[2]不同甘薯品种及其辐射诱变后代基因组变异的分子标记评价. 刘家榜,赵珊,张聪,冯俊彦,李明,屈会娟,黎青,李建伟,林杨,蒲志刚. 2020

[3]利用SRAP标记构建与甘薯淀粉相关的遗传连锁图. 谭文芳,蒲志刚,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4]甘薯黑斑病抗性的AFLP鉴定. 蒲志刚,王大一,谭文芳,阎文昭. 2005

[5]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甘薯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冯俊彦,康乐,郎涛,张聪,李明,赵珊,蒲志刚. 2021

[6]金针菇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鲜灵. 2013

[7]利用TRAP标记分析83份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 向秋燕,阎文昭,蒲志刚,邢小军,刘东阳,冯俊彦. 2016

[8]分子标记在核盘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刘勇,黄小琴,张蕾,刘红雨,陈蓉,张敏. 2012

[9]金针菇菌株农艺性状评价与遗传差异分析. 王波,赵瑞琳. 2016

[10]杏鲍菇转录组数据SSR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诚,熊川,陈祖琴,金鑫,黄文丽. 2017

[11]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B-C对甘薯遗传转化的研究. 周宇,张雪梅,阎文昭. 2009

[12]甘薯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吴洁,王大,谭文芳. 2005

[13]甘薯淀粉的AFLP分子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 吴洁,唐静,谭文芳,王大一,张正圣,阎文昭. 2005

[14]甘薯高淀粉新品种川薯34优化栽培研究. 王大一,刘立. 2005

[15]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 2009

[16]高淀粉甘薯轮回选择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效果研究. 李育明,何素兰,黄迎冬. 2007

[17]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李育明,黄迎冬,何素兰,杨洪康. 2007

[18]甘薯“蘸根免浇”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余金龙,刘丽芳,余韩开宗. 2012

[19]长江中下游薯区品种区域试验概况和产业发展建议. 邱军,李育明,卢跃华,王大一,孙明芳. 2005

[20]不同肉色甘薯交互嫁接后块根干物质积累研究. 傅玉凡,王大一,蒲志刚,吴洁,谭文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