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簇毛麦3V染色体在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下的传递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洁 1 ; 蒋云 1 ; 郭元林 1 ; 王颖 1 ; 杨燕 2 ; 李小燕 2 ; 邓自圆 1 ; 邓光兵 3 ; 宣朴 4 ; 龙海 3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2.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关键词: 簇毛麦;3V染色体;传递率;染色体结构变异;条锈抗性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355-13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前期创制了一份高抗小麦条锈病的新型中国春(CS)-簇毛麦3V(3D)代换系CD-3,并将该条锈抗性初步定位于簇毛麦3V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索簇毛麦3V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中的传递特性,对其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将CD-3与地方小麦品种开县罗汉麦(KL)和推广小麦品种川麦42(CM42)分别进行正反交,F1杂种自交后获得F2群体。随后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了F2群体3V的传递行为并调查了F2植株的条锈抗性。结果显示:(1)4个组合中(CD-3/KL、KL/CD-3、CD-3/CM42和CM42/CD-3)F2 3V传递率为20.45%~34.94%,都极显著低于理论值(75%),组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3V传递率在CM42和KL背景中传递率较低,且二者遗传背景对其传递率无影响。(2)组合CD-3/CM42 3V的结构变异频率最高,与组合CD-3/KL和CM42/CD-3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遗传背景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3)4个组合中,携带2条3V的植株均有较好的条锈抗性,携带1条3V的植株则表现感病或中抗,与亲本CM42或KL抗性一致,表明3V上的条锈抗性基因能在CM42和KL两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中能正常表达。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该条锈抗性基因提供了遗传信息,为小麦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

  • 相关文献

[1]利用含5BS·7BS/5BL·7BL易位的重组自交系创制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 杨漫宇,王琴,唐宗祥,杨恩年. 2021

[2]绵麦37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系)的6VS/6AL易位染色体结构演变. 杜海梅,李生荣,何员江,唐宗祥,符书兰,任勇. 2019

[3]小麦-簇毛麦易位系V832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细胞学鉴定. 卢涛,杨艳,徐志,马东方,尹军良.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