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492条记录
RAPD鉴别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16种不同的引物对3株典型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菌株ZA1,ZG1和M1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杂草马塘与水稻分离的菌株,基因组的差异很大,很容易通过RAPD鉴别这两种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菌株。自水稻分离的菌株,RAPD扩增产物相似性较高,但仍然能够检测出不同生理小种DNA带型的差异,证明RAPD可用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快速鉴别。

关键词: 稻瘟病菌;RAPD;小种;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思索与实践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系统的论述了作者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观点:①通过扩大遗传背景,增强杂种优势,提高选择机遇;②统筹兼顾,全面平衡有关量构成因素,以协调产量这一总体矛盾;③超高产杂交水稻的培育,既需注意植株外部形态的改良,又应关注内部生理机能的改善,在扩大“库、源”前体下,使“库、源、流”三者协调发展;④充分认识杂交水稻是由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形成的特点,在目标性状的选育中,主要着眼于二者优良性状的互补而不必分别求全;⑤综合运用多种育种技术,提高育种效率;⑥特定组合的产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产量与环境是密切依存的。因此,只有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产量潜力的进一步突破。根据这一育种思路,育成了超高产中晚籼杂交稻新组合K优17通过四川省审定;并育成一批超高产苗头材料

关键词: 超高产,育种,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稳产性配合力初步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点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在AMMI模型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稳产性的配合力及其与丰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丰产性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均与试点存在交互作用,材料间稳定性差异较大;稳产性与丰产性间相关不显著;杂交稻F1的稳产性同时受双亲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且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但均不可忽视。选育稳产性好的杂交稻组合,至少应有一个稳产性配合力高的亲本。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稳产性 配合力 AMMI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伸展范围对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采用耐缺锰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小麦品种和两个油菜品系,通过限制植株根系下扎的田间网袋试验方法研究了根系伸展范围与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将植株根系限制在耕作层导致小麦出现典型的缺锰症,分蘖减少,减产严重。同小麦相比,油菜所受的影响较小,两个品系油菜全生育期均未出现缺锰症,减产幅度也比小麦轻得多。这一结果说明,小麦的耐缺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下部土层淀积锰的吸收利用能力,即与根系伸展范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限制根系下扎对油菜的锰营养状况影响相对较小,即根系伸展范围的差异并不是油菜耐缺锰能力明显高于小麦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缺锰 根系伸展范围 锰营养 水旱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猴头菇菌株鉴定、选育及栽培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7个猴头菇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栽培出菇比较试验。经鉴定,H3、H4、H5为同株异名,其他4个菌株均为不同的品种。根据子实体发生快慢,将H1、H7、H8划分为慢生型菌株;H3、H4、H5、H6划分为快生型菌株。品种比较和不同温度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质量好的菌株有H1和H6。H1菌株适宜出菇温度范围为15~28℃,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H6菌株适宜出菇温度为5~28℃,最适宜出菇温度为5~25℃。不同原料组成栽培结果表明,猴头菇在含棉籽壳高的培养料上产量高,随着阔叶树木屑含量增加,产量下降。

关键词: 猴头菇,菌株鉴定,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多点双列杂交试验 Ⅰ.组合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用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八五”后期育成的一批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时加对照珍汕97A和明恢63)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于1996年分别在成都、绵阳、重庆和泸洲进行试验,运用AMMI模型对参试组合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9个组合的平均产量超过对照汕优63,增产幅度为0.03%~4.06%,占参试组合的42.11%;组合稳定性评价很重要,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互作效应为基因型效应的二倍;AMMI模型的前两个主成分解释了83.35%的交互作用信息;珍汕97A/734、K42A/734和辐76A明恢/63表现丰产而稳产,辐76A/734和辐76A/生5丰产而不稳产,辐76A/成恢149、台九A/生5和K42A/成恢149则稳产而不丰产,其余组合既低产又不稳产。建议推荐辐76A/734、K42A/734、珍汕97A/734、辐76A/生5等参加省级区试;辐76A/生5同时在绵阳、珍汕97A/1348在重庆、K42A/明恢63在成都参加市级区试或示范。

关键词: 杂交水稻,产量,不完全双列杂交,AMMI模型,稳定性,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制种的技术措施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在泸州春季自然光温条件下研究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及盛花期赶粉3种技术措施对提高1103S春繁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增产效果以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盛花期赶粉。这些技术措施间还存在显著互作,本试验中以每窝插3本,始穗时喷施30g/ha“920”,盛花期赶粉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其增产机理是缩小了穗间结实率差异,增加了群体中高结实穗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群体的平均结实率。

关键词: 籼型两用系,繁殖,产量,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术性论文文摘的综合质量分析

情报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对《西南农业学报》1994—1996年3年293篇文摘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术性论文文摘根据其内容分为报道性文摘、报道/指示性文摘、指示性文摘。三类文摘的信息量:报道性文摘>报道/指示性文摘>指示性文摘。研究报告类学术论文的最佳形式是报道性文摘。报道性文摘的特点是能全面反映文章正文的实质性内容,指明主题,概括研究对象和方法,对研究结果的描述既定性又定量,简明概括结论。简洁,又能较全面反映内容的字数为170—250字。文摘修改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欠具体、欠简洁

关键词: 学术论文,文摘,类别,最佳形式,字数,修改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施肥措施对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累积锰能力正是其耐缺锰的基础。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利用小麦根系潜力、活化吸收土壤锰在解决水早轮作土壤中小麦缺锰现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施肥耕作措施 小麦 缺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水稻栽培研究六十年

西南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四川水稻栽培研究六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五十年代的“好种壮秧、少秧密植、合理施肥”三大技术以及“湿润育秧”、“新法泡田与浅水灌溉”;六十年代矮秆水稻栽培技术关于“主攻穗多、争取穗大;依靠主穗,争取分蘖”的技术路线;七十年代的多蘖壮秧技术;八十年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关于“在一定基本苗基础上依靠分蘖成穗,在一定穗数水平上争取穗大”的技术路线;九十年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关于“采用穗重型品种,适当降低群体基数,提高成穗率,保证穗数;通过提高成穗质量以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从而提高产量的技术路线”等促进了四川水稻生产上了几个台阶。旱育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避高温伏旱技术对策;迟栽稳产高产技术等适应性栽培为实现避灾稳产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水稻种植制度上再生稻的研究如腋芽萌发的生态条件,促进腋芽萌发和提高活芽率、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技术为四川再生稻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对双季稻生育日数与总积温和对晚稻安全齐穗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品种组合、栽插方式,晚稻播栽期及育秧技术等为四川确立双季稻种植制度提供了成套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中稻,再生稻,双季稻,栽培技术,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