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气候因子(模糊匹配)
7条记录
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干湿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作物生产开展区域干湿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基于西南水稻种植区316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利用降水量与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的比值计算湿润指数,分析近55年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干湿演变特征;探讨ET_0对主要气候要素的敏感性及主要气候要素对ET_0的贡献率,对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干湿演变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的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地区南部、云南中部和东北部,其余地区属湿润区。与1961—1990年相比,1991—2015年研究区域内的半湿润区面积增加、湿润区面积减小。近55年来,单季稻生长季内西南区域有40.8%的站点气候变湿,其余地区气候变干。四川盆地东北部、云南东北部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和ET_0的减少,气候变湿;四川攀西地区由于降水量增加对湿润指数的正效应大于ET_0增加对湿润指数的负效应,气候变湿;重庆南部、贵州北部和西部由于降水量减少对湿润指数的负效应小于ET_0减少对湿润指数的正效应,气候变湿;云南大部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ET_0的增加,气候变干;西南其他区域由于降水量减少对湿润指数的负效应大于ET_0减少对湿润指数的正效应,气候变干。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ET_0随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随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日照时数和风速的显著下降是ET_0减小的主要原因。研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降低西南区域单季稻生长季可能的气候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西南区域 单季稻 湿润指数 干湿演变 降水量 参考作物蒸散量 气候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及气候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明确龙泉驿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气候因子对其发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性诱技术监测了近3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梨小食心虫发生的影响。[结果]龙泉驿区枇杷园梨小食心虫1年呈现4~5个发生高峰期,其6~8月的成虫发生数量明显多于3~5月;6~8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结论]试验结果为梨小食心虫的测报与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枇杷 梨小食心虫 气候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粒重作为禾谷类作物关键产量因子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量在年际或环境间的稳定性。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OLSR)和分位数回归法(QR)分析了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相比,分位数回归分析除了能揭示小麦千粒重与气候因子之间的一般规律外,还能细致地反映气候因子与千粒重尾部特征的关系;并能够动态地描述出小麦不同水平千粒重与各气候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籽粒灌浆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日平均温度、第二阶段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随小麦千粒重变化呈一条倒"U"型曲线。与处于低粒重水平的QR分析结果相比,OLSR分析严重低估了第三阶段日平均温度和第二阶段降雨量的负影响;与处于高粒重水平的QR分析结果相比,OLSR分析严重低估了第一阶段日平均温度的负影响。

关键词: 小麦 气候因子 千粒重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分位数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枇杷花果冻害与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果树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川主栽品种大五星为供试材料,调查了不同立地条件、花果不同发育时期冻害的发生情况,冻害发生后测试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冻害理化指标,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枇杷冻害发生的影响。利用褐变法调查冻害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冻害程度不同,平坝冻害比坡地冻害严重;花果不同发育时期抗冻害能力不同,强弱为:花蕾>刚开的花>花瓣脱落花萼未合拢的花>花瓣脱落花萼合拢的花;横径(≤1.0 cm)的幼果>横径(>1.0 cm)的幼果。通过对受冻花果理化指标SOD活性、脯氨酸(Pro)和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得出,SOD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与坡地冻害指数间线性相关性突出,相关系数分别为-0.904 4和0.926 3,达极显著水平。影响大五星枇杷冻害的环境因子较多,当伴随霜冻、90%以上湿度、最低温度在-0.6~-1.1℃下持续3 h就有冻害发生。

关键词: 枇杷 花果冻害 理化指标 气候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川南浅丘区田坎玉米产量的气候条件分析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摘要:利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川南浅丘区田坎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照、温度及降雨日数是影响田坎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苗期的高温 ,生育中期光照不足及灌浆成熟期的雨日偏多均不利于提高田坎玉米产量

关键词: 玉米 气候因子 产量 积分回归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粒黑粉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1989~1992年进行了气象因素对稻粒黑粉病发生流行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18~32℃,最适萌发温度为26~28℃;适温、高湿有利于田间次生小孢子数量增殖;病害发生流行程度(y)与扬花期降雨频率(x1)和降雨量(x2)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其回归模型为:y=-1.8038+0.3499x1+0.0837x2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发生流行 气候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峨眉山小地老虎垂直迁飞与气候的关系

四川农业学报 1988

摘要:据1979~1984年在四川省峨眉山不同高度6个观测点的系统观测,说明一代成虫迁飞的种群动态与湿度、降雨、风,尤其温度有密切关系。蛾始见期的平均临界低温为4℃,迁飞高峰时温度为7.3~24.9℃。适温和最适温分别为10.5~23.8℃和15.5~21.6℃。一代成虫各次峰期与高空大气压850毫巴流场的东南和偏东气流(风速为4~6米/秒,温度约12℃)关系最密切。根据不同高度,垂直迁飞及蛾子标记回收试验,初步证明了金顶上的蛾群乃是在夏季从低海拔地区随上升气流而垂直迁来的。

关键词: 小地老虎 垂直迁飞 气候因子 峨眉山 四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