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菌株(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姬菇杂交菌株的出菇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40株姬菇杂交菌株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考察其出菇产量和商品性状。结果表明:4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J2-1的平均单产比较,其中有29个杂交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亲本,13个杂交菌株(506、36、16、66、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9个杂交菌株(58、670、238、444、185、296、258、191和203)的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对具有典型姬菇特征的7个杂交菌株(36、41、68、71、258、432、608)与2个亲本菌株进行菇体商品性比较表明,4个菌株(608、36、258、432)是商品性较好的杂交菌株,其中杂交菌株432综合商品性状表现最佳。

关键词: 姬菇 杂交菌株 出菇产量 菇体分级 商品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菇杂交菌株的ISSR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0个姬菇杂交菌株及2个亲本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4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86~0.8537,在相似系数0.6680时,42个菌株聚为7类,两亲本各聚一类,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

关键词: 姬菇 杂交菌株 亲本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芹侧耳杂交菌株农艺性状与酯酶同工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关键词: 刺芹侧耳 杂交菌株 农艺性状 酯酶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芹侧耳杂交菌株Pe2515选育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单核体杂交选育出的杂交菌株Pe2515,经对峙培养,酯酶同工酶分析,子实体生长温度条件,产量和形态特征试验表明均与亲株差异显著。Pe2515菌株比亲株Pe1菌株增产11.61%~64.25%,比亲株Pe2菌株增产60.34%,比其他对照菌株增产19.48%~50.60%。子实体形态特征偏向亲株Pe1菌株,但较Pe1菌株的子实体小。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杂交菌株Pe2515与双亲菌株Pe1和Pe2遗传相异性在0.75以下。Pe2515菌株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0~25℃,生长温度范围较亲株广。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介于双亲之间,粗脂肪含量低于双亲株。

关键词: 刺芹侧耳 杂交菌株 酯酶同工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保持方法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姬菇杂交菌株F1代子实体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所得的菌株以及多孢分离所得的菌株从拮抗、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出菇产量与子实体形态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显示,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以及与出发菌株之间没有拮抗现象,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及组织分离菌株出现拮抗现象;在菌丝生长速度上组织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都不显著;珊瑚期分离菌株和幼菇期菌褶分离菌株产量高,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较出发菌株增产65 8%和50 8%,其它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不显著;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而多孢分离菌株不仅具有出发菌株的酶带而且增加了1条新的酶带。所以组织分离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持姬菇杂交菌株的遗传性状,并且选择珊瑚期和幼菇期菌褶进行分离有望获得更高产的菌株。

关键词: 杂交菌株 组织分离 多孢子分离 遗传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