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抗性频率(模糊匹配)
1条记录
川渝黔稻瘟病菌毒性的区域分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川、重庆和贵州是我国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重要发生区之一,分析这些地区稻瘟病菌群体的毒性差异,有助于延长抗性品种使用寿命,减轻稻瘟病发生危害。为了解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毒性差异,2012-2013年在四川、重庆21个县(区)的稻瘟病常发地种植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24个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按国际水稻所0~9级标准调查各地水稻抗稻瘟单基因系的发病情况。2014-2015年采集四川省北部10个、贵州省全境15个和山东省2个县(区)共47块病田穗颈瘟标样,浸湿后接种上述近等基因系及16个水稻品种并以薄膜覆盖隔离40 d后调查。四川、重庆21个病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点表现抗病的频率最高的基因为Pi2(38.10%)。四川、贵州等地标样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k~h、Pik~s和Pi Km对来自贵州28块病田的稻瘟菌的抗性频率分别为51.85%、48.15%和48.15%,Pi Km、Pi2、Pi9、Pik~h、和Pik~s对来自四川省北部18块病田的病菌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00%、60.00%、50.00%、50.00%和45.00%,其中Pi2对四川北部病菌的抗性频率显著高于贵州病菌(P=0.0066)。四川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成恢448、内恢99-14和RHR-1对贵州病田来源病菌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4.07%、70.37%和70.37%,对四川北部病田来源病菌的抗性频率则分别为90.00%、70.00%和90.00%,均显著高于IR24、明恢63、多恢1号对两地病菌的抗性频率。10个杂交稻生产品种对四川北部和贵州省病田稻瘟病菌的抗性频率分别在90.00%~100.00%和81.48%~92.59%之间波动。对不同病圃和病田的稻瘟病菌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的毒性差异虽然有随着地理距离扩大而加大的趋势,但相同县乃至同一地点不同田块间病菌毒性也可能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县(区)的稻瘟病菌则可能因对24个单基因系同时具有毒性而须借助其他水稻品种加以区分。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抗稻瘟病单基因系 抗性频率 菌株毒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