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大螟(模糊匹配)
3条记录
大螟成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

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大螟Sesamia inferens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的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及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的关系.[方法]通过溶剂浸提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分析大螟雌蛾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的滴度,结合行为观测和多地田间实时性信息素诱捕数据,调查大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结果]大螟雌蛾腺体内性信息素Z11-16∶Ac 和 Z11-16∶OH 含量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前1 h,暗期后4 h快速增加,暗期8 h为第1次高峰,但光期1 h又—次高峰,光期5 h还可以被显著检测到.分泌至腺体外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后6 h,高峰期在暗期后10 h,光期后1 h性信息素Z11-16∶Ac滴度达到96.9±20.9 ng/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2.8±1.9,在光期平均为2.5±0.9,统计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SPME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8.5±1.2,在光期平均为5.7±0.6,统计上二者差异显著.产卵器伸出时间发生在暗期6-8 h,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平均为80.8±4.4 min.大螟的交配发生在暗期4-10 h,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83.4±5.0 min.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四省性诱自动计数的田间每日每 小时实时计数数据显示,越冬代诱蛾比较集中,之后的世代则比较分散,田间雄蛾的性诱昼夜节律受地理环境、季节和世代等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大螟交配和性信息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在时间上不一致,交配时间在暗期较早时段.雌蛾性信息素有效的释放时间范围比雄蛾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要小.产卵器伸展与雌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加快和扩散范围有关.

关键词: 大螟 求偶行为 交配行为 性信息素 昼夜节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食性害虫大螟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随着种植制度的变更和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生产上大螟在局部地区已经由水稻次要害虫变成主要害虫,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但目前中国稻区多数仍沿用以二化螟为靶标的防治技术体系,亚致死剂量农药反而促进大螟种群增殖。为了加强大螟的防控研究和技术推广,笔者在整理中国大螟近几十年来与防治相关的文献报道基础上,针对大螟多寄主选择、倾向田边产卵等生物学特性、大螟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和边际危害的特点,探讨了以性诱法为主导的预测预报方法,总结了农业防治以减低少虫源基数、生态调控以降低种群数量和科学测报精准施药等方面综合应用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重视大螟预测预报方法完善、大螟抗药性监测和转抗虫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评估。

关键词: 大螟 为害 产卵 预测预报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关键词: 二化螟 三化螟 大螟 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