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地理位置(模糊匹配)
6条记录
杂交中稻在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的差异性研究

作物研究 2017

摘要:以杂交中稻高产品种‘Ⅱ优7号’和高产优质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与地理位置、土壤基础肥力、施氮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稻谷生产效率在品种间、地点间及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试验地点与施氮水平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磷和钾的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地点间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渝香优203’比‘Ⅱ优7号’的氮稻谷生产效率极显著提高。氮、磷、钾的稻谷生产效率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低经度、高海拔地区,以及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高、pH值高、施氮水平低条件下,氮、磷、钾的稻谷生产效率较高。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施肥 稻谷生产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渝香优203’稻米品质的地域差异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高产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分别于2009、2010年在西南稻区6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施肥方案,研究稻米品质与环境条件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品质主要受试验地点的制约,施肥对米质影响不大。长宽比、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在绝大部分地区和一般施肥条件可以达到国家优质标准,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在高海拔地区可达标,胶稠度则在所有试验点及其施肥处理均未达标。通过6项稻米品质指标分别与地理位置、土壤养分及施肥水平的逐步回归分析,探明了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可作为大面积水稻优质栽培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稻米品质 地理位置 土壤养分 施肥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中稻渝香优203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磷钾高效施用量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高产新品种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10个磷、钾施用量处理,研究稻谷产量和磷钾高效施用量与环境条件及施肥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试验点的各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10个施肥处理平均产量宾川点最高;7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以N150P75K90处理最高,平衡施肥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杂交中稻磷、钾高效施用量与试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养分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为0.9951~0.9996。此结果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相应的磷钾高效施肥量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壤养分 磷钾高效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稻区杂交中稻产量的地域差异及其高效施氮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西南稻区水稻施氮效率,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养分、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穗粒结构及氮高效施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品种间的最高苗数和有效穗差异不显著外,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在品种间、试验地点间及施氮水平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是西南地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攻目标,而实现的途径是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经逐步回归分析,杂交中稻的氮高效施用量与试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土壤养分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为0.9995~0.9999,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氮肥施用量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壤养分 高效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稻区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中稻II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研究了地理位置、土化特性、施氮量对植株氮、磷、钾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地点间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磷钾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每生产1000kg稻谷的氮、磷、钾需要量(RAGPPG)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肥处理对稻谷产量、干物质产量、氮的吸收量、收获指数和RAGPPG中的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RAGPPG中的磷、钾影响不显著。氮、磷、钾收获指数间和RAGPPG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AGPPG和收获指数均与稻谷产量水平没有相关性。经逐步回归分析,RAGPPG和氮、磷、钾收获指数均分别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0.5972~0.8404和0.7637~0.8804。可作为制定各地水稻高产高效相应的氮、磷、钾施肥量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化特性 施氮量 养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在不同地域和施氮水平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变异(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为了探明氮素在植株中的积累与分配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化学特性、施氮量的关系。[方法]2009年以杂交中稻Ⅱ优7号和渝香优203为材料,在西南稻区4省(市)的7个生态点采用相同的试验方案。[结果]稻谷产量在地点间、品种间、施氮量间、地点与品种互作效应、地点与施氮量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品种与施氮量间的互作不显著;成熟期地上部干物重、含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分别在试验点、品种间和施氮量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氮素吸收率与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氮素吸收利用率与试验点所处地理位置、施肥水平及土化特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F值9.34** ~914.30**,决定系数高达0.705 2 ~0.999 8。[结论]施氮量越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越低;土化特性对氮吸收利用率的影响因品种和具体的氮利用率指标而异,氮稻谷生产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度、海拔越高,氮肥利用效率越高。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地理位置 土化特性 施氮量 氮吸收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