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构成(模糊匹配)
15条记录
氮肥用量与尿素类型对蜀优217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合理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促进蜀优217的推广,笔者于2016-2017年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与尿素类型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以集成蜀优21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尿素类型及其互作均极显著影响蜀优217产量。水稻产量未能与氮肥施用量同步增加,不同类型尿素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明显,施用腐植酸尿素在低氮水平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因此,在蜀优217生产上,可选择腐植酸尿素,以纯氮8 kg/667 m2、底肥∶蘖肥∶穗肥=6∶2∶2的运筹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环境效应。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用量 尿素类型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不同生态区马铃薯产量及块茎空间分布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群体密度对四川不同生态区马铃薯产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为马铃薯机械化采收提供依据。【方法】以"川芋11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平原生态区(四川成都温江)和盆周山地生态区(四川雅安汉源)研究5个密度(分别为6,9,12,15,18万株/hm~2)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块茎横向和纵向分布距离、不同质量块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1)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平原生态区马铃薯产量与密度呈凸二次函数关系,在密度为15.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山地生态区马铃薯产量与密度呈递增的线性关系,在密度为1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密度对两个生态区单薯质量影响较大,但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不同,平原生态区以提高单株产量为核心,山地生态区则以提高群体产量为目标。3)随密度的增加,两个生态区马铃薯块茎在纵向分布距离的集中度降低,横向分布距离上的集中度增加,块茎平均纵向分布距离与密度呈正向递增的双曲线函数关系,平原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纵向分布距离的最大值分别为8.415 2和8.413 0cm,差异不大;平均横向分布距离与密度呈正向递减的双曲线函数关系,平原生态区和山地生态区横向分布距离的最小值分别为8.766 6和8.544 1cm。4)通过建立的单薯质量空间分布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发现,密度主要影响80g以上块茎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80g以上块茎主要分布于纵向6~10cm和横向12~20cm的空间,且高密度下,80g以上块茎的数量和横向分布范围显著降低。当横向分布距离大于20cm时,平原生态区以40g及以下块茎为主,山地生态区则以40~80g块茎为主。【结论】改变密度能影响单位面积结薯数,从而有效控制块茎大小,最终影响块茎在纵向和横向分布距离上的集中程度。

关键词: 马铃薯 生态区 种植密度 空间分布 产量构成 人工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川谷优642、蓉优1015和川谷优7329为材料,于2014年进行模拟洪水淹没试验,研究"洪水"淹没时期、留桩高度、促芽肥用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受淹后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时淹没48 h,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3.6%和6.5%;开花后2 h和4 h受淹对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2)促芽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为105 kg/hm2的处理比施氮量为35 kg/hm2和70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33.5%和8.3%,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留桩高度及其与促芽肥施用量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3)受淹后叶面喷施"喷长精"和"美洲星"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喷清水相比,其再生稻产量分别提高15.2%和17.4%;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最高分蘖和结实率,但其每穗粒数居劣势,增产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调控技术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冈优725在越南的产量表现及稳产性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摘要:介绍了冈优725于2007-2008年在越南多点试验的表现,并对其产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冈优725在越南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均优于对照Ⅱ优838;产量性状变异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生态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冈优725 越南 稳产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淹涝胁迫对杂交中稻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以近年审定的20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分蘖期和抽穗期淹涝胁迫对杂交中稻的某些生理指标、生长发育、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淹没胁迫对杂交中稻的生育期有显著影响。分蘖期受淹没胁迫,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抽穗期分别平均延长了3.25 d和3.95 d,成熟期分别平均延长了1.85 d和2.75 d;而抽穗期受淹没胁迫,成熟期会提前,平均提前1.60 d,且品种间差异较大。(2)淹没胁迫对杂交中稻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分蘖期受淹没胁迫,分蘖期叶干重、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降低,使其平均减产59.0%;齐穗期受淹没胁迫,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使其平均减产57.6%。(3)分蘖期受淹没48 h后,不宜割苗蓄留再生稻,应以加强田间管理保留头季稻为主,耐淹性较强的品种有川谷优6684、冈优169和乐优198;抽穗期受淹没48 h后,则以割苗蓄留再生稻较佳,其中冈优169、内5优317、蓉优22和川谷优6684的产量较高。(4)分蘖期和抽穗期耐淹组合间没有相关性,生产上应分别在各时期筛选相应耐淹能力较强的品种。

关键词: 淹涝胁迫 杂交中稻 生长特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为试材,在四川和辽宁同年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产量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出降低趋势。在辽宁,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及产量均显著高于四川,每穗粒数则显著低于四川。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表现为Cw(长剑叶、弯穗)>Cz(长剑叶、直穗)>Dw(短剑叶、弯穗)>Dz(短剑叶、直穗),穗数和每穗粒数以Dz最低,Cz和Cw较高。剑叶长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剑叶宽与每穗粒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剑叶宽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穗弯曲度只在四川分别与结实率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辽宁则表现为与大多数产量构成因素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株型模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产量构成和抗性遗传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喷施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产量构成和抗性遗传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大豆田间实际除草中草甘膦的合理施用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 40-3-2,采用田间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大豆生长的V2期茎叶喷施一定浓度梯度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调查成熟期大豆的产量构成及成熟籽粒中转基因成分的相对含量,子代大豆于第二年种植,茎叶喷施相同浓度梯度草甘膦后进行抗性观测和产量统计。结果发现,1.12~12.30kg(ai)·hm-2的草甘膦水剂均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7.38~12.30kg(ai)·hm-2的草甘膦会显著抑制GTS 40-3-2及其子代大豆成熟期的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草甘膦喷施对GTS 40-3-2成熟籽粒中外源基因的相对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子代大豆与亲本具有相同的草甘膦抗性。表明1.23~4.92kg(ai)·hm-2的草甘膦可在转基因大豆生长的V2期安全使用,不会造成大豆的减产;喷施草甘膦超过7.38kg(ai)·hm-2,一定程度上损伤大豆的结粒水平,但籽粒质量不受影响;草甘膦喷施对转基因大豆的抗性遗传没有显著影响,大豆自交子代田间栽培时,可选择草甘膦进行杂草控制,但浓度仍需在推荐剂量范围内。

关键词: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 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产量构成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以杂交中稻冈优725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洪涝",研究了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处理对其生育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会明显推迟水稻的成熟期3~9 d,抽穗期淹没对成熟期影响较小,但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都有将再生稻成熟期提前的趋势;淹没不会引起叶片SPAD值的降低;在植株被全淹情况下,只要气温高于15℃,被淹没的水稻就不会因水温而影响其生长;不同淹水时期对杂交中稻头季稻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2/3;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总体上看,淹没36 h以上产量明显下降;单就对再生稻的影响而言,不同淹水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乳熟期﹥抽穗期﹥孕穗期,全淹没与淹没2/3处理间差异较小,不同淹水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

关键词: 淹涝胁迫 杂交中稻 生长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不同割苗时期及留桩高度对再生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以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不同时期割苗及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总叶片数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增加;生育期随着头季稻割苗期的推迟而延长,产量也随之逐渐下降,在遭受特大高温干旱情况下,仍可达到头季稻产量的15.9%~75.2%。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割苗时期 留桩高度 再生特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在10.5~11.25 t.hm-2的目标产量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在四川应用较多的超级稻品种和非超级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表现,进而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超级稻的产量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同时,与穗粒数成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成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非超级稻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且与穗粒数、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明确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制订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实现水稻大面积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级稻 产量构成 库容量 穗部性状 产量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