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瘟病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稻瘟病;技术;控制;系统;系统控制;瘟病;研究;稻;技术研究;控制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1997

摘要: ①首次从整体上将四川稻瘟病区科学地划分为:盆周丘陵山区重发区、盆地丘陵中发区和平原浅丘轻发区,总符合区达90%以上;在研制开发一批应急防治新药剂及配套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包、一浸、一治”, “保苗、保叶、保穗”等系统控制技术,经示范推广应用,效果十分显著。②率先将神经网络(P-B)分析法用到稻瘟病测报中,结合生物(品种、菌系)和气象因子集团筛选,建立起智能预报系统,经试报应用,准确率平均达75%以上。⑦采有RAPD、PCR、分子克隆等技术,首次阐明了中国稻瘟病菌小种变异方向;发现了菌系的信息传导G基因;克隆出稻瘟病菌基因启动子,证明了它的启动功能,为深入研究稻瘟病菌遣传变异规律及防治奠定了基础。④对近十年来生产上使用的主要药剂进行了稻瘟病菌抗药突变体系统观测和抗药性监测,明确了稻瘟菌对异稻瘟净产生抗药性突变,且与克瘟散有交互抗性;对稻瘟灵敏感性下降,少数菌株产生抗药性突变;对三环唑尚未发现抗药性。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药剂使用对策,已在病区应用。⑤发掘了对稻瘟病具有持久抗性的新质源谷梅2号、谷梅3号、特特普等,并已提供育种单位利用。该项成果专家组鉴定:“研究整体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稻瘟病菌的信息传导G基因及基因启动子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应用情况:1995-1997年,该成果在四川15个地、市推广应用3645万亩,技术应用区亩平均挽回稻谷损失2l公斤,共挽回损失7.65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7.49亿元,投入产出比为l:6.8。此外,每亩减少防治费用2.1元,每年节省防治成本3134.25万元,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极为显著。推广前景:该项成果适于在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籼稻区推广应用。粗略按水稻播种面积3亿亩计算,稻瘟病大流行年五分之一的面积,即60000万亩发生稻瘟病需要防治,防治后亩平挽回稻谷2l公斤,年可挽回损失12.6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13.86亿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成果获199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相关文献

[1]一种小蚕共育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贾艳芳,李文学,陈宝瑞,雷海燕. 2017

[2]不同栽培方式对紫茎泽兰发生情况的影响. 白辉祥,夏红,赵浩宇,刘胜男. 2014

[3]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 程开禄,潘学贤,刘牛,罗林明. 2000

[4]CDR22稻瘟病部分抗性的评估及利用. 朱永昌,卢代华,龚学书,黄宁远,彭兴富,曾宪平. 1999

[5]优质和抗稻瘟病的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叶华智,谢戎,刘成元. 2006

[6]水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研究. 王爱东,宋丽,高方远,米青山. 2017

[7]转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水稻及其稻瘟病抗性. 凌英华,桑贤春,李平,赵芳明,杨正林,李云峰,方立魁,何光华. 2011

[8]稻瘟病拮抗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徐应文,蔡平钟,向跃武,任光俊. 2007

[9]“十一五”四川省审定杂交稻组合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分析(英文).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2

[10]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李仕贵,马炳田,向运佳,彭云良. 2008

[11]水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及其恢保特性评价. 刘成元,谢戎,叶华智. 2005

[12]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主要育种亲本中的分布研究. 张幸,李冬梅,钟光荣,李进,胡江博,卢代华,马炳田. 2015

[13]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张姝,苏菁. 2016

[14]用分子标记对部分高代育种材料抗稻瘟基因Pi9(t)的检测. 况浩池,罗俊涛,陈光珍,付均,杨扬,何兴材. 2011

[15]四川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程开禄,罗庆明,潘学贤,刘兴义. 2001

[16]四川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 谢戎,黄富,刘成元,黄锐,刘巧稚,彭富玲,叶华智. 2007

[17]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 王剑,卢代华,张欢,陈宇,龚学书,毛建辉. 2014

[18]我国水稻三大病害综合治疗研究(综述). 何忠全. 1999

[19]“十一五”四川省审定杂交稻组合产量和稻瘟病抗性分析. 曾正明,罗俊涛,杨扬,陈光珍,何兴材,付均. 2011

[20]稻瘟病宏观控制方法. 谢戎,鲁远源,李天炬,李永洪.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