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成恢177、成恢178的创制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一半以上,水稻的产量及质量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川杂交水稻面积约占全国杂交稻面积12%,而稻瘟病是威胁四川省水稻生产的最重要病害。成果针对杂交稻主栽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品种缺乏、稻瘟病生理小种变异快引起品种抗性丧失、稻米品质低等问题,育成持久抗稻瘟病、品质优良的新恢复系成恢177、成恢178及其系列新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成果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历时28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1.水稻优质、抗病恢复系选育。通过集成应用籼爪交、花药培养、复合杂交、增加选择压、早代定向选择、病区鉴定筛选、多生态穿梭育种等技术,育成了水稻恢复系成恢177和成恢178,明确了两个恢复系的农艺和生物学性状以及成恢177的遗传组成。   2.成恢177和成恢178稻瘟病抗性分析。通过基因测序,确定成恢177导入了广谱、持久抗病基因Pi-km,成恢178导入了持久抗性基因Pizt。   3.成恢177和成恢178恢复力测定。通过两个恢复系分别与多个不育胞质的不育系测交,两个恢复系配组的杂交F1结实率分别达到81%和83%以上,表明其恢复力谱广、恢复力强。   4.成恢177配合力分析。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与供试恢复系比较,成恢177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实粒数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大,容易组配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5.系列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应用。利用成恢177、成恢178,通过多年多生态测试方法,育成抗稻瘟病力强、米质优、产量高的的杂交稻新品种17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已在我国南方稻区广泛种植,其中中优177等7个品种在国内累计推广3943.59万亩,增产稻谷9.31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2.66亿元,种子公司获利润2.04亿元;同时,选育的杂交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