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四川坡耕地水土养分流失及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耕地;养分;技术;防治;四川;防治技术;水;流;技术研究;流失;养分流失;研究与应用;研究;坡耕地;分流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1.平作秸秆覆盖技术   技术特点:在平作的基础上增加秸秆覆盖,可减少耕地起垄劳力投入;控制水土、养分流失的效果最好;对雨水的蓄积效果最好;有一定增产效果。   技术效果:大幅提高土壤对降雨的有效蓄积(比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增加9﹪,比顺坡垄作秸秆覆盖增加22﹪,比地膜覆盖增加32﹪),是很好的节水技术。显著控制了氮的损失(比横坡垄作秸秆覆盖减少26﹪,比顺坡垄作秸秆覆盖减少56﹪,比地膜覆盖减少28﹪);控制土壤侵蚀、磷、钾损失的效果也很好(分别比地膜覆盖平均减少88﹪、65﹪和87﹪),玉米产量比顺坡垄作秸秆覆盖技术增产3.8﹪,并减少了起垄用工1~2个/亩。由于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每亩可节本增效80~100元。   适应范围:该技术适用于西南坡耕地区,已在四川省的南充市、资阳市、内江市等地累计推广应用585.65万亩,新增效益3.19亿元。   2.分带间耕技术   技术特点:操作简便,省工省力,控制水、土、养分流失效果好,增产效果明显。   技术效果:横坡分带间耕比平作、顺坡垄作和横坡垄作减少耕地劳力投入50﹪~60﹪,亩减少耕地和起垄用工2~3个,比平作、顺坡垄作和横坡垄作平均增加雨水蓄积量31.3﹪,平均减少氮损失35.4﹪,磷素损失比平作和顺坡垄作平均减少60.0﹪,钾素损失比平作和顺坡垄作平均减少62.1﹪,比顺坡垄作玉米增产18.6﹪,亩节本增效100~120元。是适用于坡耕地的“轻简”(轻松简单)耕作措施。   适应范围:由于该技术符合当前农业生产技术轻松、简单、高效的要求,适用于西南广大丘陵坡耕地区域,已在四川旱坡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在全省应用面积已达1641.64万亩,产生直接效益13.81亿元。   3.粮草套种技术   技术特点:坡地利用效率高,效益高,水土保持效果好。   技术效果:与传统的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冬季以小麦为主,增种黑麦草,夏季改种饲草的种植模式能够在基本稳定小麦籽粒产量的同时,产出2倍的粗蛋白,亩增效益157元,不仅稳定了真正意义的粮食产量,还成倍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粗蛋白产出,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是适于该区域的高效种植模式。   适应范围:适用于四川盆地坡耕地,该技术已在四川资阳、自贡、达州、成都等市推广应用395.46万亩。   4.饲草缓冲带技术   技术特点:操作简单,水土养分保持效果好,效益显著。   技术效果:在坡耕地栽种饲草缓冲带可以显著减少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8年能够保住1.3cm~1.8cm的表土层,且见效快;饲草缓冲带能够显著降低坡面坡度(从原20°减小为16°28′,13°减小为10°28′),使坡地自然梯化;栽种饲草缓冲带后,土壤有机质得到提高(高坡度土壤平均提高16﹪,低坡度土壤平均提高5.5﹪);土壤P呈高度富积,8年累计平均提高40.1﹪。栽种饲草缓冲带后,由于土壤质量的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抵消了由于粮食播面减少而造成的减产,能够另外产出5000~8500kgohm-2饲草,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部分优质饲料。经测算,饲草缓冲带技术亩节本增效100~120元。   技术应用:该技术适用于西南坡耕地区域,已在四川省资阳、南充、达州、巴中等市应用60.45万亩。

  • 相关文献

[1]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蒋光藻,谭向红,倪健英. 1990

[2]四川植棉紫色土养分对棉花营养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唐时嘉,罗有芳,胡尚钦,杨晓. 1996

[3]四川油菜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 杨淑筠,蒋梁材. 1996

[4]四川韭菜叶片干尖病病因诊断研究进展. 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欢,卢代娟. 2019

[5]西藏林芝桃缩叶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鹏程,杨文渊,陶炼,谢红江,李艳锋. 2020

[6]枇杷木虱综合防治技术. 吴志广,王旌嘉,舒文强,银登贵,王文勇. 2021

[7]试论早熟杂交棉的应用前景. 黄观武,张东铭. 1994

[8]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林超文,涂仕华,庞良玉,张建华,罗春燕,朱波,朱永群. 2013

[9]施肥技术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左娟,黄胜,张吉亚. 2014

[10]耕作方式对烟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程智敏,黄胜,杨苹,张吉亚,杨懿德,谢冰. 2014

[11]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涂仕华,庞良玉,黄晶晶,林超文. 2009

[12]不同雨强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养分损失的影响. 罗春燕,庞良玉,黄晶晶,涂仕华. 2011

[13]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陈一兵,黄晶晶,涂仕华,庞良玉. 2007

[14]四川盆地遂宁组(J_(35))母质发育紫色土的平衡施肥与水土保持. 陈一兵. 2001

[15]重视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技术研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福锁,刘学军,曾祥忠. 1999

[16]不同生育期水分调控对烟草生理指标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向金友,谢冰,程智敏,饶在生,蔡毅,黄胜,杨苹. 2015

[17]模拟高坝泄水TDG过饱和的实验系统研究. 李克锋,李然,李嘉,杜军. 2010

[18]坡耕地麦玉薯三熟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 刘永红,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柯国华,何文铸,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高强.

[19]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锡洲,李廷轩,金伟,林超文. 2014

[20]玉米季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变化及其对土壤溅蚀的影响. 郑子成,李廷轩,林超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