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全粉加工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加工;甘薯全粉;技术;新技术;甘;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研究;全粉;甘薯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本项目是科技厅2009年度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大科技计划“薯类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09NZ0077)的子课题“紫色薯类加工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和成果 1.甘薯全粉生产关键技术 将“覆盖微波处理熟化”与“热风干燥”衔接、“覆盖微波熟化+连续螺旋挤压+无回填闪蒸气流干燥”结合,形成两条不同规模的甘薯全粉生产工艺,形成批量生产,发表论文3篇,改造和研制设备3套,获得技术和设备专利授权5项,实现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双重创新。 2.甘薯全粉及其系列应用产品开发 成功开发了“紫薯全粉”、“紫薯糊”等系列应用产品,形成了13个品种规格系列。其中,紫薯糊采用“微波处理+造粒干燥”的新结合工艺,系国内首创。 3.技术推广和生产基地建设 建成了3个甘薯全粉及其应用产品示范加工基地;与多家企业合作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线和下游应用领域产品;产品通过QS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制定了4项企业标准。 4.专用品种的筛选和原料基地建设 建立甘薯品种保存圃,收集保存甘薯品种(系)55份,筛选出加工专用品种6个,集成创新栽培技术体系,在四川省20多个甘薯主产市县推广,建立优质加工原料生产基地15万亩。 5.产地贮藏和初加工工程 作为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的技术依托单位,承担的属地化工程技术设计规划建设指导工作。对15个县(市)的薯类贮藏库规划与建设进行指导培训。 二、创新点 1.在甘薯全粉生产中首次采用“覆盖微波熟化处理+改良型的热风干燥”技术。 2.在甘薯全粉生产中首次采用“覆盖微波熟化处理+连续螺旋挤压捣泥+无回填闪蒸气流干燥”技术,实现了工艺和配套关键设备的双重创新。 3.在紫薯快餐复合粉生产中首次采用“微波处理+造粒干燥”的新工艺。 三、推广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0年以来,与12家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实现产值6.88亿元,盈利1.02亿元。每年需要加工原料12400吨,给种植户带来1860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带动相关的农业、流通、包装等行业的发展,减少就业压力。 进一步对其他环节传统设备进行改进,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能耗;扩大成果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与国内其他甘薯主产区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甘薯加工业的发展。

  • 相关文献

[1]甘薯高效杂交制种技术. 王大一,刘立. 2002

[2]试论早熟杂交棉的应用前景. 黄观武,张东铭. 1994

[3]毛木耳栽培降本增效新技术. 黄忠乾,苗人云,李小林,周洁,闫世杰. 2016

[4]四川省水稻直播关键栽培技术初探. 何勇,钟思成. 2017

[5]德国生物柴油加工利用现状考察报告. 蒋梁材,郑超英. 2007

[6]食用菌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单楠,杨文建,朱永清,刘音宏. 2011

[7]我国药用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综述). 江南,魏巍,余梦瑶,许晓燕. 2011

[8]峨边县马铃薯价值链与产业发展. 王雨林,李文娟,谢开云,宋飞鸿,赵钟峰,李春荣,葛宗卫,罗李飞. 2016

[9]宜宾市名优绿茶加工现状及工艺流程探究. 陈叙生,曾旭,叶玉龙,刘跃云. 2012

[10]永川秀芽茶生化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李春华. 1993

[11]华南型黄瓜鲜切加工适宜性的对比分析. 朱永清,罗芳耀,邓钱江,梁根云,刘小俊. 2018

[12]绵阳市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余金龙,文启金,丁凡,雷家容,陈兴林. 2018

[13]热风烘干温度对线椒和朝天椒干制品质的对比分析. 田玉肖,罗静红,宋占锋,罗芳耀,朱永清,高佳. 2023

[14]浙江省台州市土地利用规划评价. . 2013

[15]土壤无机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陈能武,黄苹. 2003

[16]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D2的研究与利用. 朱生伟,谢戎. 2001

[17]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的合作机制与技术推广模式. 屈会娟,黄钢,胡然,王宏. 2014

[18]中国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英文). 熊洪,徐富贤,郭晓艺,张林. 2011

[19]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熊洪,徐富贤,郭晓艺,张林,刘茂,周兴兵. 2013

[20]一种基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甘蓝植株抗性的甘蓝根肿病治理技术试验初报. 徐志勇,罗仁革,康超勇,严萍,曾锂,冯忠明,唐甜甜,李洪浩. 2016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