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集团杂交基因聚合的紫色甘薯选育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甘;基因聚合;杂交;集团;紫色甘薯;选育;选育与应用;紫色;基因;甘薯;聚合

第一完成单位: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本研究项目属国家甘薯支撑计划课题及四川省甘薯攻关课题。甘薯育种实践中,实现高产优质广适性的突破,必须引进、创新育种方法和育种材料,采取新的育种策略。改常规杂交为主为集团杂交和常规杂交并重,集团杂交聚合优质基因,增加遗传变异度,提高选择几率,成功选育出紫色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08及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系。其中,南紫薯008新品种系南充市农科院2001年利用优质食用型品种(系)15份,包括国外品种日本紫薯山川紫、坦桑尼亚、红东、百年纪念、波嘎5份和国内品种岩薯5号、烟薯169、徐34、建水黄心、南薯88、广88-10、湘薯15、龙薯1号、徐薯28-10、徐22-5计10份,组建优质食用及食品加工用集团杂交,从日本紫薯山川紫集团杂交后代材料中经过培育、鉴定、比较选择而育成。2005~2006年参加省区试验,2007年进行大区生产试验和示范。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紫薯008是针对我省甘薯生产食用品种品质较差,效益不高,在我省生产上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专用保健紫色薯当家品种十分缺乏的实际培育而成的第一个紫色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08在2005~2006年两年省区试中鲜薯平均亩产1406.4公斤,最高亩产量达到2274公斤,比对照南薯88减产32.71%,但比引进的日本紫薯品种山川紫(一般亩产600~800公斤)鲜薯增产近1倍,藤叶亩产2000.7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8.56%。南紫薯008每100g鲜薯含花青素15.106mg,且熟食品质优。紫甘薯新品系6-25,鲜薯亩产2254.4公斤,烘干率36.49%,折合亩产薯干822.6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7.78%。紫甘薯新品系6-48,鲜薯亩产2644.9公斤,烘干率31.89%,折合亩产薯干843.5公斤,比对照南薯88增产10.5%。南紫薯008抗黑斑病,耐旱、耐瘠性较强,贮藏性特好。南紫薯008薯块长纺锤形,皮色紫,肉色紫,薯皮光滑,外观商品性极佳。烘干率23.86%,淀粉率13.84%。可溶性总糖为7.95%,粗蛋白0.722%,维生素C21.4mg/100g鲜薯,β-胡萝卜素0.0319mg/100g鲜薯,花青素15.106mg/100g鲜薯,藤叶粗蛋白含量为1.38%。熟食品质优。到2010年,在成都、绵阳、南充、资阳、宜宾、达州等地累计推广53.5万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6.7亿元。

  • 相关文献

[1]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川薯20的选育研究. 王大一. 2009

[2]高产优质甘薯“川薯7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王大一,刘立. 2007

[3]食用甘薯新品种南薯016的选育及应用. 何素兰,黄迎冬,李育明,唐明双,周全卢,李东波,李胜,朱洪庆. 2019

[4]高产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川薯164”的选育. 王大一,刘立. 2007

[5]甘薯新品种绵渝紫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余金龙,刘丽芳,余韩开宗,张弦,傅玉凡. 2015

[6]紫肉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2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李胜,刘莉莎,李东波,朱洪庆,黄迎冬,李育明,何素兰,梁琴,周全卢. 2022

[7]加工专用型甘薯新品种南紫薯0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周全卢,朱洪庆,李东波,李胜,刘莉莎,黄迎冬,李育明,何素兰. 2021

[8]紫色马铃薯新品种'绵紫芋1号'. 邹雪,丁凡,刘丽芳,余韩开宗,陈年伟,饶莉萍. 2022

[9]低剂量~(60)Coγ急性照射紫色甘薯苗的生长效应. 彭梅芳,谭文芳,王大一,阎文昭. 2013

[10]施钾量对南紫薯008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黄钢,屈会娟,王宏,陈红琳,陈尚洪. 2014

[11]绵阳市紫色甘薯发展的成效与建议. 刘丽芳,余金龙,余韩开宗,沈学善. 2015

[12]套作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沈学善,黄钢,李明,张聪,阎文昭. 2015

[13]不同基因型紫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在川中丘陵区的变化分析. 沈学善,屈会娟,王宏,都栩,王晓黎,黄静玮. 2018

[14]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研究进展.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西瑶,王平. 2016

[15]~(60)Co-γ射线辐射紫色甘薯块根的研究(英文). 沈学善,黄钢,阎文昭,吴洁,李明. 2012

[16]紫色甘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丁凡,余韩开宗,刘丽芳,陈年伟,邹雪,余金龙. 2018

[17]不同形态钾肥对川紫薯2号花青素合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黄静玮,屈会娟,沈学善,李明,冯俊彦,谭文芳. 2020

[18]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陈新民,何中虎,伍玲,白斌,李在峰,夏先春. 2014

[19]抗稻瘟病多基因聚合对川恢907田间抗性的影响. 向跃武,张志勇,王闵霞,蔡平钟,张志雄. 2012

[20]水稻骨干恢复系川恢907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与精准改良. 白玉路,王平,张琼,张志勇,徐登武,蒲志刚,王闵霞.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