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锰及其管理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刘学军

作者: 刘学军 1 ; 范明生 1 ; 王甲辰 1 ; 曾祥忠 2 ; 张福锁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都 610066

关键词: 土壤养分;水旱轮作;锰元素;平衡施肥

会议名称: 首届中微量元素营养全国协作网学术交流大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页码: 18-28

摘要: 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缺锰问题是成都平原农业生产中一个严重的养分胁迫问题.四川省农科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对此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全面揭示了锰在水旱轮作体系中的行为规律,并建立了水旱轮作体系锰的综合管理技术.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土壤种植水稻期间耕作层锰被大量还原为Mn2+,一部分随水淋失,另一部分被水稻吸收耗竭,造成耕层土壤全锰和活性锰的显著降低和土壤剖面中的锰呈明显的空间变异,全锰和活性锰在剖面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土壤有效锰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目前小麦缺锰发生在pH较高的土壤上,施石灰可以导致pH较低冲积性水稻土上小麦出现缺锰症.研究提出了本区土壤适宜的有效锰评价的临界指标,土壤代换Mn为1.35mg/kg,活性锰为10.2mg/kg,DTPA-Mn为2.18 mg/kg.研究还发现,水旱轮作土壤底土层中的锰可随根系下扎而被作物吸收利用.小麦、大麦、水稻和不少蔬菜作物对缺锰敏感,而油菜较耐缺锰.在传统的淹水种稻条件下水稻无缺锰问题,水稻旱育秧苗和旱作水稻严重缺锰.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缺锰反应的差异十分明显,筛选到了一批耐缺锰小麦品种,并发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如绵阳11、川麦22等往往不耐缺锰.提出了采用节水技术和稻草还田技术保持土壤耕层锰素肥力,选育扎根深、根际活化锰能力强的作物品种,调酸和施用有机肥促进土壤高价锰的还原和有效供给,钾锰肥配合施用,选用锰含量较高的种子及科学施用锰肥等水旱轮作体系锰的综合管理技术.其中源于水旱轮作体系土壤锰素肥力保持而集成创新的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和稻草覆盖马铃薯/油菜免耕套作技术既使土壤锰素肥力得到保持,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目前已成为四川省农业生产中的主推技术.

分类号: S158.3

  • 相关文献

[1]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种植下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变异研究. 涂仕华,冯文强,孙锡发. 2008

[2]四川盆地丘陵区稻茬马铃薯高产高效技术与耕制变化的效益分析. 李孝东,张大学,吕世华. 2015

[3]水旱轮作与土壤肥力. 刘学军,张福锁. 1999

[4]成都平原水旱轮作土壤表层锰损失主要机制研究. 张福锁,刘学军,吕世华,曾祥忠. 2004

[5]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江荣风,张福锁,吕世华,刘学军. 2008

[6]根系伸展范围对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的影响. 方正,吕世华,张福锁. 1998

[7]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 范明生,樊红柱,吕世华,曾祥忠,石孝均,刘维震,江荣风,张福锁. 2008

[8]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田间比较研究. 方正,吕世华,张福锁. 2000

[9]不同犁底层含锰量对小麦、油菜锰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正,吕世华,张福锁. 2000

[10]4种周年轮作模式对耕作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张河庆,吴婕,韩帅,席亚东,李跃建,梁根云. 2022

[11]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 2007

[12]中国西南地区平衡施肥与农业发展. 涂仕华. 2001

[13]配方施肥对春季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产量的影响. 王丽,佟万红,黄盖群,危玲,郑继川,刘刚. 2012

[14]平衡施肥及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庞良玉,罗春燕,陈一兵,黄晶晶,涂仕华,张鸿. 2009

[15]氮磷钾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英文). 危玲,佟万红,高辉,殷浩,刘刚,张烈,孔繁慧,罗春燕. 2012

[16]四川攀西‘凯特’芒果平衡施肥效应. 刘建军,陈克玲,何建,关斌,王建辉. 2011

[17]下湿紫泥田水稻平衡施肥研究. 吕世华. 2001

[18]烤烟的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冯文强,曾祥忠,秦鱼生,喻华,成本喜,郭仕平,罗定棋. 2010

[19]氮磷钾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烈,高辉,孔繁慧,危玲,佟万红,殷浩,刘刚,罗春燕. 2012

[20]国内外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朱钟麟.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