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水稻机械收获减少稻谷产量损失度的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富贤 1 ; 高尚卿 2 ; 孔晓谦 3 ; 徐魏 2 ; 伍燕翔 4 ; 徐麟 4 ; 魏林 5 ; 肖鹏飞 5 ; 佘恒志 2 ; 陈凯 6 ; 龚飞 6 ; 蒋鹏 1 ; 张林 1 ; 郭晓艺 1 ; 刘茂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泸县农业农村局

3.富顺县农业农村局

4.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

5.隆昌市农业农村局

6.梓潼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杂交水稻;机械收割;施氮方式;湿度;株高;行走速度;排风力;稻谷损失率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99-102,113

摘要: 为了降低机收水稻的产量损失,2019—2022年以杂交中稻品种川优6203、内6优1787、内6优107、天优华占为材料,分别设置施氮方式、机收前植株湿润状态、收割株高、排风力度等处理对机收稻谷损失率的影响试验,并利用集成的机收减损技术进行多点大区比较示范。结果表明,底肥∶穗肥∶粒肥=6∶2∶2施氮方式的稻谷损失率仅2.51%,显著低于底肥∶蘖肥∶穗肥=5∶3∶2、底肥∶蘖肥=7∶3这两种施氮方式。机收前每hm2喷清水1 500 kg和3 000 kg,机收时稻谷损失率分别高达9.30%和16.39%,均显著高于不喷清水的处理(5.17%)。无论何种品种,水稻机收割茎处距穗顶长度80 cm左右时稻谷损失率最低。低风力与传统人力半自动收割这两种收割方式间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比中、高风力收割方式显著增产。集成以上最佳试验处理为核心的机收减损技术大区对比示范,平均稻谷损失量仅208.5 kg/hm~2,比大面积现有机收技术减少稻谷损失367.5 kg/hm~2,减损效果显著。

  • 相关文献

[1]生态条件与氮肥运筹对四川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郑文,樊高琼,汤永禄,黄冠男. 2016

[2]尿素配施硝化/脲酶抑制剂对春季和秋季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黄强,郑顺林,郭函,龚静,熊湖,袁继超,胡建军. 2019

[3]大棚内外温湿度对枇杷春梢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国良,杜晋城,谢红江,陈栋,李靖,孙淑霞. 2011

[4]提高四川平原地区的马铃薯杂交制种效率研究. 邹雪,丁凡,刘丽芳,余韩开宗,陈年伟,余金龙. 2020

[5]黑麦草属28个引进品种辐射子一代的生长性状比较. 柯绍英,黄小琴,张蕾,刘红雨. 2012

[6]德国黑麦草在四川的生长适应性比较. 柯绍英,刘勇. 2008

[7]不同环境条件下籼型杂交稻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钟秉强,凌英华,杨正林,查仁明,谢戎,刘成元,何光华. 2008

[8]覆盖方式对成都平原冬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李华鹏,王平,沈学善,屈会娟,梁晓. 2018

[9]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冈46B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高方远,陆贤军,李平,任光俊. 2003

[10]水稻航天诱变特异壳色基因SSR初步定位研究. 张志勇,张志雄,向跃武,蔡平钟,郑家奎,阎文昭. 2006

[11]恢复系和不育系抗瘟性对杂交稻组合抗瘟性的影响. 谢戎,刘成元,叶华智,杨文钰. 2006

[12]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组合内6优5240的选育与应用. 李耘,刘洁,付唯,刘兴义. 2016

[13]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绵优5240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袁小珍,陈小龙,刘兴义,付唯,李耘. 2011

[14]我国中籼杂交稻亲本的DNA变异性研究. 裴炎,杨光伟,谢戎. 2000

[15]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耐热性研究. 况浩池,罗俊涛,谢戎,陈光珍,付均,杨扬,刘成远. 2008

[16]大穗型籼稻恢复系泸恢625的选育与应用. 李耘,刘杰,刘兴义,付唯. 2014

[17]杂交水稻强化栽培优势分蘖研究. . 2013

[18]近10年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产量分析与发展目标. 曾宪平,陈林. 2008

[19]中籼迟熟高产抗病新组合内香6优9号的选育与应用. 李耘,刘洁,付唯,刘兴义,付强. 2016

[20]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 裴炎,杨光伟,唐梅,谢戎,侯磊,杨正林,李永洪.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