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个水稻小粒突变体基因gw(t)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松涛 1 ; 郑家奎 1 ; 蒋开锋 1 ; 杨莉 1 ; 杨乾华 1 ; 万先齐 1 ; 曹应江 1 ; 游书梅 1 ;

作者机构: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泸州分中心;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水稻;小粒突变体;表型;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0 年 S1 期

页码: 118-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籽粒性状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其中粒长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遗传主要表现为数量性状,在水稻各个染色体均分布有其QTL。该小粒突变体是2007年由籼稻(Oryza sativa L.indica)蜀恢527杂交后代自然突变得来。利用该突变体分别与其野生型(籼稻)、泸恢H103(籼稻)、日本晴(粳稻)和02428(粳稻)杂交,获得F1及其衍生的F2群体,对小粒突变体进行了表型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小粒突变体表现的特点是:植株矮小,茎秆增粗;叶片短且宽,叶色暗绿;穗形直立,着粒紧密,籽粒小而圆;节间密集。遗传分析表明由1对隐性核基因gw(t)控制。为最终定位和克隆目标基因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水稻航天衰老突变体基因psl2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郑家奎,蒋开锋,郑建敏,杨乾华,杨莉,万先齐,曹应江. 2010

[2]成恢448与Basmati 370回交后代的米粒延伸性遗传和相关分析. 陆贤军,高方远,刘光春,任明鑫,任光俊. 2006

[3]水稻穗颈维管束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陶澜,程艳军,谢戎,何光华,杨正林,张毅. 2004

[4]水稻少分蘖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郭小蛟,张涛,杨莉,李赓觅,秦俭,曹应江,游书梅,杨乾华,万先齐,罗婧,李昭祥,高磊,蒋开锋,郑家奎. 2017

[5]水稻籽粒灌浆突变体gef1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江青山,徐培洲,韩保林,彭永彬,傅瑶,吴挺开,赵德明,陈家彬,陈晓琼,张红宇,吴先军. 2016

[6]山茶种质资源主要表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鲜小林,秦帆,万斌. 2015

[7]营养生长期持续高温处理对玉米叶片转录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岩,岳丽杰,刘永红,杨勤. 2022

[8]水稻橙红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张志勇,张志雄,向跃武,蔡平钟,张婷,李仕贵. 2012

[9]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蓝麦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 袁中伟,张连全,甯顺腙,任勇,陶军,李生荣,刘登才. 2015

[10]小麦品系P81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颜泽洪,魏育明,杨武云,郑有良. 2007

[11]两系杂交小麦恢复系MR168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李生荣,李俊,周强,杜小英,李太军,杨武云,郑有良. 2011

[12]CIMMYT抗条锈小麦种质CI-66和CI-7抗性遗传研究及其利用. 刘仲齐,饶世达,张顒,杨武云,郑有良. 2007

[13]人工合成小麦HMW-GS D~tx1.5亚基的AS-PCR鉴定程序优化及遗传分析. 温雯,李俊,杨武云. 2014

[14]小麦新品系‘CD011鉴46’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章振羽,龙海,潘志芬,余懋群,白志川. 2013

[15]水稻小穗簇生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 张涛,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郑家奎. 2010

[16]源自ICARDA小麦hm18的抗条锈性研究. 郑建敏,颜泽洪,夏先全,刘于斌. 2012

[17]源自ICARDA小麦hml8的抗条锈性研究. 郑建敏,颜泽洪,夏先全,刘于斌. 2012

[18]具特异性状人工合成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 郭元林,尹春蓉,张洁,杜文平,任哓波,宣朴. 2014

[19]顶芒×长芒小麦的两种遗传模式分析. 蒲宗君,孙华,刘培,李式昭. 2014

[20]澳大利亚小麦品种Sunco抗条锈病性状的遗传分析. 邹裕春,杨武云,Mark Sutherland.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