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金才 1 ; 沈学善 1 ; 魏凤珍 1 ; 吴进东 1 ; 马蓓 1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冬小麦;结实粒数;粒重;小穗位;粒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1 年 44 卷 10 期

页码: 2176-2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小麦穗部不同小穗位和粒位结实粒数及粒重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3年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的影响效应。【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处理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小穗平均单粒重均呈现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粒位的粒重也随小穗位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形式。结实小穗越多、各小穗结实粒数或单粒重差异越小,空间分布模拟曲线的弧度越平缓。秸秆还田提高了小麦主茎穗和分蘖穗的结实小穗数与小穗结实粒数,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且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增加幅度较大;秸秆还田还提高了小麦不同粒位的单粒重,以第3、4粒位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连续全量还田提高了小麦不同小穗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育时期渍水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 2015

[2]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出苗和光合生产的影响. 屈会娟,李金才,黄钢,陈尚洪,陈红琳,刘定辉. 2012

[3]氮肥后移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与食味品质的影响. 罗颖菡,李波,孙永健,郭长春,邢梦文,李飞杰,刘芳艳,杨志远,徐富贤,马均. 2021

[4]杂交籼稻子粒QTL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粒重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曹应江,郑家奎,蒋开锋,张涛,杨莉,杨乾华,万先齐,罗婧. 2012

[5]利用两个籼稻杂交F_2定位水稻粒型、粒重QTLs. 罗俊涛,况浩池,杨扬,陈光珍. 2015

[6]四川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研究. 朱华忠,郑建敏,蒲宗君,伍玲. 2014

[7]利用岗46B/A232RILs群体定位籼稻粒形和粒重的QTL. 李传旭,刘成元,何珊,向箭宇,谢戎. 2018

[8]四川盆地小麦籽粒的灌浆特性.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马蓉. 2014

[9]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 2007

[10]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 2007

[11]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12]川北丘区玉米改土培肥高产增效技术研究. 王秀全,卢庭启,张华,蒋晓芳,何丹,庞启华. 2017

[13]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 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高世菊,刘中平,柏军华,王运圣. 2006

[14]秸秆还田与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涂仕华,孙锡发,辜运富,张先琴,张小平. 2013

[15]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朱钟麟,刘定辉,舒丽,王昌全. 2008

[16]四川盆地丘陵区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陈尚洪,舒丽,张玉兰,张冀. 2009

[17]不同载体催腐剂应用于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区系效果研究. 甘炳成,刘本洪. 2010

[18]秸秆还田少免耕对冲积土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舒丽,陈强,陈尚洪,陈红琳. 2011

[19]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 2011

[20]Bt抗虫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张富丽,尹全,王东,杨晓凤,刘文娟,郭灵安,雷绍荣,宋君,罗苹.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