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金伟 1 ; 池忠志 2 ; 刘晓雨 1 ; 潘根兴 1 ; 郑聚锋 1 ; 李恋卿 1 ; 张旭辉 1 ; 程琨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物质炭;作物产量;养分吸收;水稻土;田间试验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16 年 39 卷 05 期

页码: 791-7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一次性、大量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年际变化,为生物质炭农田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试验是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因素一为生物质炭,包括0(C0)、20(C20)和40(C40)t·hm~(-2)3个施用水平;因素二是氮素施用,包括施用(N1)和不施用(N0)2个水平,共6个处理(C0N0、C20N0、C40N0、C0N1、C20N1和C40N1),每处理3个重复。观测了施用生物质炭后2010年水稻、2014年水稻和2015年小麦产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的变化。[结果]相同的生物质炭施用水平下,氮肥施用显著增加了2010年水稻、2014年水稻和2015年小麦产量和茎叶生物量。生物质炭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茎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施氮肥处理C40N1较C0N1显著提高了2015年小麦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8.3%和35.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作物各器官氮、磷、钾浓度,并且提高了氮、磷、钾的吸收量。而生物质炭施用对作物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影响并不一致,具体表现为:生物质炭抑制了水稻茎叶对氮素的吸收,但促进了钾素吸收。在与氮肥配合施用下,生物质炭促进了2015年小麦磷吸收,同时增加了磷素向籽粒转移;但生物质炭抑制了2014年水稻植株磷素向籽粒的转移。[结论]在成都平原东部地区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一次性、大量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氮肥施用而异。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高用量生物质炭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生物质炭施用改变了作物对氮、磷和钾等养分吸收及在各器官的分配,但其影响在不同作物或年际间并不一致。

  • 相关文献

[1]施用生物质炭后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 刘晓雨,潘根兴,郑聚锋,池忠志,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 2012

[2]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秦鱼生,YU Hua,喻华,FENG Wenqiang. 2013

[3]“麦-玉-薯”旱三熟制施钾效果的研究. 张庆玉,林超文,黄晶晶,Hillel Magen. 2005

[4]不同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稻—油轮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刘樱,赵小蓉,赵燮京. 2011

[5]麦稻轮作区周年耕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汤永禄,黄钢,吴春,马孝玲. 2012

[6]稻田不同免耕轮作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汤永禄,吴晓丽,李明,刘淼,熊涛. 2019

[7]限制根系下扎对水稻土上不同基因型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 曾祥忠,刘学军,张福锁. 2002

[8]秸秆还田和免耕对水稻土微形态特征的影响. 舒丽,刘定辉,陈尚洪. 2008

[9]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喻华,冯文强,王正银,涂仕华. 2013

[10]水稻生产中钾肥效应研究. 何才富,官玉良,廖东波,陈沧桑. 1989

[11]水稻土镉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效应研究. 秦鱼生,陈琨,曾祥忠,张焱,李丽君,涂仕华. 2017

[12]成都平原冲积水稻土土壤酶活性对轮作模式与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杨琼会,樊红柱,李富程,曾祥忠,周子军,秦鱼生. 2021

[13]四种杀虫剂防治红珠凤蝶小斑亚种的田间药效试验. 黄海涛,卢庭启,杨群芳. 2015

[14]不同类型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叶霄,孙佩,童文,龙燕梅,林伟,赵文吉,吴发明,曾静,杨晓. 2019

[15]不同改良剂对冬水田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的影响. 秦鱼生,喻华,樊红柱,曾祥忠,廖训昌,涂仕华. 2014

[16]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曦,陈新平,罗永,牟勇,吕世华,徐开未. 2014

[17]不同肥料/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秦鱼生,喻华,康思文,樊红柱. 2015

[18]不同施镁水平对云南烤烟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何忠俊,程智敏,向金友,合勐麟,段艳涛. 2011

[19]氮磷钾肥施用量和配比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晌. 黄盖群,殷浩,张建华,危玲,佟万红,林超文,郭涛. 2012

[20]不同生态条件下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稻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影响. 熊洪,张林,朱永川,周兴兵,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