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李品芳

简介:李品芳、男。生于1938年。汉族。四川省新都人。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搞行政工作。文革中下放劳动。1971年调成都市机械工业局。1979年专业归队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辐射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成都理工大学“地学核技术应用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省核学会理事、四川省农科院赴甘孜藏族自治州科技扶贫专家组组长等职。专业归队后,努力学习,勤学实践,进步很快。1982年评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任副研究员,1993年晋升研究员,2000年退休。 在科研岗位上,他利用自己广博的理论基础,注重与实践结合,通过艰辛的劳动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他领导的专家组1991年获农业部“丰收奖”和四川省的“粮食创历史高产奖”;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奖;他领办的钴室科技开发项目,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连续七年被院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94年至1996年连续三年获国家科委“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1996年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1999两年院授予他优秀企业(实体)领办人称号;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92、98两年分别获得一级奖励工资。该同志对事业全身心投入,成绩显著,历年考核优秀。多次被院、所评为先进,也多次受到省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事绩被《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十多种书刊登载。 十余年来,他在《原子能农业应用》、《核技术》、《四川大学学报》、《核仪器与方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钴室辐射场剂量分布的测量与计算》一文在《核技术》刊物发表后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入全球信息网。他的一些论文收入到《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他的主要特长是钴—60核辐射场的设计、建造与应用;高原藏区快速解决温饱的方法研究。他主持了全国最大钴圃的研制、建造与应用;垫江大型钴—60辐射场的设计、建造与应用;所内钴室的改造和应用开发;高原民族地区快速解决温饱的途径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对本所的钴室开发创收效果极其显著,为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退休后,受四川省环保局辐射监测站的委托,指导了綦江、江津、南充、简阳等多地多处辐射场的废源处理。并参与川双辐照中心和领先辐照中心两座30万居里辐照场的设计、建造并指导应用。目前还任川双辐照中心、宜宾辐射应用实验站的顾问。2004年他的“60Co—γ射线照射诱变遗传机理研究及射线综合利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学术思想上,他认为农业科研的终端效应应体现在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企业的效益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过硬的技术是科技人员立足之本。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是他一生实践的写照。因此他考虑问题非常实际。在对人处事上他主张“容身而过”,因而能团结带领同志一道工作。

专业领域:辐射育种 所在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 发文量: 4
  • |
  • 被引量: 0
  • |
  • EI: 0
  • |
  • SCI: 0
  • |
  • 北大核心: 2
  • |
  • CSSI: 0
  • |
  • CSCD: 0

李品芳、男。生于1938年。汉族。四川省新都人。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分配搞行政工作。文革中下放劳动。1971年调成都市机械工业局。1979年专业归队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辐射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成都理工大学“地学核技术应用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省核学会理事、四川省农科院赴甘孜藏族自治州科技扶贫专家组组长等职。专业归队后,努力学习,勤学实践,进步很快。1982年评为助理研究员,1987年任副研究员,1993年晋升研究员,2000年退休。 在科研岗位上,他利用自己广博的理论基础,注重与实践结合,通过艰辛的劳动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他领导的专家组1991年获农业部“丰收奖”和四川省的“粮食创历史高产奖”;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奖;他领办的钴室科技开发项目,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连续七年被院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94年至1996年连续三年获国家科委“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1996年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1999两年院授予他优秀企业(实体)领办人称号;1996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92、98两年分别获得一级奖励工资。该同志对事业全身心投入,成绩显著,历年考核优秀。多次被院、所评为先进,也多次受到省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事绩被《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十多种书刊登载。 十余年来,他在《原子能农业应用》、《核技术》、《四川大学学报》、《核仪器与方法》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钴室辐射场剂量分布的测量与计算》一文在《核技术》刊物发表后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入全球信息网。他的一些论文收入到《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他的主要特长是钴—60核辐射场的设计、建造与应用;高原藏区快速解决温饱的方法研究。他主持了全国最大钴圃的研制、建造与应用;垫江大型钴—60辐射场的设计、建造与应用;所内钴室的改造和应用开发;高原民族地区快速解决温饱的途径研究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对本所的钴室开发创收效果极其显著,为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退休后,受四川省环保局辐射监测站的委托,指导了綦江、江津、南充、简阳等多地多处辐射场的废源处理。并参与川双辐照中心和领先辐照中心两座30万居里辐照场的设计、建造并指导应用。目前还任川双辐照中心、宜宾辐射应用实验站的顾问。2004年他的“60Co—γ射线照射诱变遗传机理研究及射线综合利用”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学术思想上,他认为农业科研的终端效应应体现在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企业的效益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过硬的技术是科技人员立足之本。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是他一生实践的写照。因此他考虑问题非常实际。在对人处事上他主张“容身而过”,因而能团结带领同志一道工作。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主要成就

10余年来,在《原子能农业应用》、《核技术》、《四川大学学报》、《核仪器与方法》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钴室辐射场剂量分布的测量与计算》被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入全球信息网(w、w、w)。主要特长是钴─60辐射场的设计建造及应用;高原藏区快速解决温饱的方法研究。曾主持本所两座和垫江一个大型钴─60辐照场的设计建造与应用。1991年获农业部"丰收奖"和四川省"粮食创历史高产奖",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奖;他领办的钴室科技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

教育背景

四川大学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