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246条记录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

南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

中国西瓜甜瓜 2000

摘要:南瓜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它的种类、品种繁多;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色彩缤纷,多样化十分突出。 栽培南瓜植物的特性是:(1)抗逆力强,耐粗放管理。(2)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我国东西南北中,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无处不适应。(3)产量高,667m2一般产2000~3000kg以上,创世界记录的南瓜单瓜重达439kg(1998年10月新华社转引美联社报导)。(4)早中晚熟品种俱全,从播种到采收,最早的短蔓型美洲南瓜需40~45天,最晚的中国南瓜需120天以上。(5)老熟南瓜耐贮藏,采后可保存数月至次年。(6)南瓜植物全身无废物,嫩果、老果、花、嫩梢、叶柄、种子均可供人食用。(7)果实加工成南瓜粉,在保健食品及糕点工业上应用广泛。(8)南瓜属植物被用作西瓜、甜瓜、黄瓜的砧木,抗土传病害。 近年来,日本选育成功的改良印度南瓜,又称栗南瓜、西洋南瓜,由于食味好,营养丰富,而在东亚各国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掀起了消费西洋南瓜热,引起了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评价南瓜的兴趣。1 南瓜的起源历史 早在1936年,我国园艺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吴耕民先生,依据法国罗典[1]的分类意见,将南瓜的3个主要栽培种命名为: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国南瓜。但事实上,中国、印度和美国都不是南瓜植物的原始起源地,即它们都不是初生起源中心。 据美国农业部葫芦科专家怀特克[2]的多年研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艾斯奎纳斯一阿尔卡扎[3]的全球报告,认为南瓜属植物土生土长起源于美洲大陆。具体说,南瓜的几个栽培种起源于美洲大陆的2个中心地带:一是墨西哥和中南美洲,是美洲南瓜(C.pepo)、中国南瓜(C.moschata)、墨西哥南瓜(C.mixta),可能还有黑籽南瓜(C.ficifolia)等栽培种的初生起源中心。二是南美洲的秘鲁南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北部,是印度南瓜(C.maxima)栽培种的初生起源中心。见图1。 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前苏联等国家派出多批探险考察队赴墨西哥、危地马拉、秘鲁等国调查南瓜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起源和分布,通过采集和考古发掘,得到了南瓜植物起源地及历史年代的确凿证据。 美国怀特克等D’在墨西哥奥克沙卡(Oaxaca)洞窟的考古发掘中的出土物显示,早在公元前8500年,美洲南瓜就伴随着人类,而人类栽培它则在公元前4050年。怀特克等[‘,’]还在墨西哥奥坎波(Ocampo)洞窟和秘鲁胡阿沙·普雷塔(Huaca prieta)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最早的中国南瓜和墨西哥南瓜残片在公元前5000~3000年就已存在。至于南美洲唯一起源的印度南瓜,据卡特等的发掘报告,在秘鲁圣·里约哈纳斯(San Nioholas)遗址,出土的印度南瓜残片不早于公元前1800年。 当前,南瓜植物的多样性(山versity)中心,美洲南瓜主要在墨西哥北部。墨西哥南瓜从墨西哥中部延伸至尤卡坦半岛抵哥斯达黎加。中国南瓜从墨西哥城南经过中美洲,延伸至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北部。作为生长在海拔1000~2 000 m的高地种,黑籽南瓜从墨西哥中部,经中美洲高原沿安第斯山抵智利中部。至于素以极端多样化著名的南方种——印度南瓜,其多样性中心在南美阿根廷、玻利维亚北部,秘鲁南部和智利北部。2南瓜的分类及命名2.1南瓜的分类 据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的著名葫芦科分类学家杰弗里[’j研究,现代葫芦科是一个中等大科,全世界大约有130属900种。在我国,据中国植物志73卷第1分册「”记载,我国葫芦科植物有32个属154个种35个变种。 杰弗里认为葫芦科可分为2个亚科: 1.翅子瓜亚科Zanonioidae,染色体基数n—8。 2.葫芦亚科Cucurbitoidae,本亚科下分8族: ()马爬儿族Melothricae,n—12(13、卫工、7),栽培植物有:Cucumis属的黄瓜 C. sativus和甜瓜 C.melo。 ()裂瓜族Sob。zoPePoneae,n—10。 ()苦瓜族Jolifficae,n—14、11、9,栽培植物有:苦瓜Momordlca Charantla。 (4)桔楼族Trichosantheae,n—11,栽培植物有:蛇瓜 Trlchosanthes angu。na。 (5)冬瓜族Benencasea,n—12(11、13、10),栽培植物有:冬瓜*enenc。s。hs…Js,西瓜CIZllU11lanatus,葫芦Lagenarla s。cerar。a。 (6)南瓜族Cucurbitae,n—20,栽培植物有:南瓜Cucurbita sp。 (7)小雀瓜族Cvclantherae,n—8,栽培植物有:辣子瓜Cyclanthera pedata。 (8)佛手瓜族Sicyocae,n—12,栽培植物有:佛手瓜Sechium edule。 全世界的南瓜属植物,据文斯奎纳斯一阿尔卡扎等「‘’的报导:栽培南瓜及其野生近缘种共27个,种名录如表l。 在上述南瓜种的分类名录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除5个栽培种外,还有抗病的野生南瓜种质:厄瓜多尔南瓜(高抗病毒病)、阿克丘宾南瓜(高抗白粉病)、马提尼南瓜(高抗白粉病、病毒病)和龙德里南瓜(高抗白粉病)。 近年来,野生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的油瓜(Cucurbita foetidissima)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油瓜植物极耐干旱,多年生;种籽含油丰富,可供食用;地下根肥大,富含淀粉。目前已被引人陕西省西安市和四川省南部攀枝花市试种。2.2南瓜栽培种的命名及特征 南瓜植物的栽培种有5个: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墨西哥南瓜和黑籽南瓜。怀德克「”制定的南瓜栽培种检索表是: 除黑籽南瓜是多年生植物,只能生长在海拔1000 m以上的高地(在我国只在云贵高原种植)外,其它4个栽培种的形态特征鉴定,见表2。 南瓜植物的栽培种,由于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命名十分混乱,妨碍了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为此作者根据国内外命名,建议统一名称,见表3。(参考文献见下期“南瓜植物的遗传基因及种间杂交”一文)南瓜植物的起源和分类@林德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成都 61006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树钙素营养研究

果树科学 1989

摘要:以果树对钙素的吸收、运输、分配为中心,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钙在果树根、茎、叶、果内的存在状态、季节变化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和评述钙素营养的障碍因素和果树钙素营养方式的研究近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至2005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0、105、2103、15 kg/hm2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转运、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子粒、秸秆产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子粒和秸秆增产不显著;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34.2%3~8.3%之间,随施氮量增加而略有降低。植株中氮素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氮素累积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同一生育时期,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都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可显著地促进氮素在子粒中累积,其中69%~87%的氮素是靠营养体的转运而来的。施氮量影响氮素的转运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转运效率降低。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052~10 kg/hm2之间。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素吸收与累积 氮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动态遥感监测

山地学报 2003 CSCD

摘要:应用卫星遥感资料(MSS、TM及spot)对川西北高原若尔盖草地沙化及湿地萎缩的动态监测发现,自1966年至2000年的34年间,草地沙化面积增加307.7%,达到36760 9hm2,占区域总面积的7 25%,平均每年扩大草地沙化面积816 0hm2,年均递增率达4 22%。到2000年止,区域内有沙地5083 9hm2,沙化草地31677 0hm2。自1985~2000年的15a间,区内17个湖泊面积缩小842 0hm2,减幅达38 9%,平均每年减少56 1hm2,年均递减速度达3 34%,该区目前其余11个湖泊总面积仅为1323 1hm2,只有15年前的61 1%。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遥感 草地沙化 湿地萎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金太阳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年生金太阳杏(ArmeniacavulgarisLam.)叶片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4种土壤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6%、65%、53%、45%),以正常供水为对照(CK),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胁迫条件下,基础荧光(Fo)略微上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潜在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化率(Fv/Fm)、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等值下降。(2)叶绿素荧光参数间相关性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而逐渐减弱,正常供水条件下,2/3以上荧光参数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胁迫至后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仅1/3显著相关。(3)Fm、Fv、Fv/Fo、LRWC与抗旱性综合评定指标Y始终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杏树抗旱性评定指标,参与抗旱品种的筛选。

关键词: 杏树 土壤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SRAP连锁图构建淀粉含量QTL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SRAP标记(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是由Li和Quiros发展了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SRAP标记具有简便、稳定、中等产率、在基因组中分布均匀的特点,已被广泛利用。本实验利用甘薯高淀粉品种绵粉一号与甘薯低淀粉品种红旗四号杂交F1代分离群体,根据淀粉含量,选择F1代分离群体中高、低淀粉含量极端类型材料各23个构成选择性基因型子群体。构建的连锁图包括21个SRAP标记和9个连锁群(母本4个连锁群,父本5个连锁群)。复合作图检测到1个淀粉含量QTL,红旗4号的加性效应增加淀粉6.37%,解释表型变异的20.1%。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含量 SRAP 遗传连锁图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鉴定水稻杂交种子纯度的研究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展 DNA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 ,对 12个目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杂交种进行了 SSR纯度鉴定。筛选出一批在常用亲本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 SSR引物 ,并与田间纯度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SSR鉴定的平均纯度与田间鉴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SSR可以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

关键词: 水稻 SSR 种子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都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四川环境 2003

摘要:通过对成都地区的 9种蔬菜 15 2个样品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 ,查明了蔬菜中重金属汞、砷、铅、镉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镉和铅是成都地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 ,在检测的蔬菜样品中 ,镉和铅的超标率分别为 2 9 4%和 2 2 % ,最高超标分别为 5 60倍和 2 86倍 ,汞和砷无超标现象。

关键词: 蔬菜 重金属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